这本来对自然法则描述,却早已被应用到社会学范畴

2022-04-08 13: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这本来对自然法则描述,却早已被应用到社会学范畴》,欢迎阅读!
社会学,范畴,用到,法则,早已



述,却早已被应用到社会学范畴 了。

既然是自然法则,它就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不管你持什么态度,白昼与黑夜的交替,生命的起始与终结,都在有序的进行。其发展的规律是新生的都比老旧的要优越。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就是鲜活的例子。

而延伸到社会学方面的吐故纳新,就离不开主观意志了,可以说是思维决定着吐故纳新。

自然界中的吐故纳新是通过“过程”体现。如诞生、成长、衰亡各阶段,组成了整个过程。表面看是“周而复始”,如时空转换,生命始终,都在不断重复。但从哲学角度看,则是简单的重复中没有一次是相同的。

社会学中的吐故纳新则大有不同。因为思维的决定,所以无法看出过程。思想的变化是无形的,只有反映在行动上才能被客

观认知。但此时吐故纳新早已完成。

就以我们认识事物来说,开始在感性阶段,要加深认识,就要经过许多吐故纳新的轮回,才

能上升到理性阶段。有一种提法叫“破与立”“破”就是

吐故,“立”则是纳新。

但是,要想“破立”成功,就有个策略、方法问题。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事先谋略。眼下的时髦话叫“预案”。舍弃旧的要有方法、策略,才能弃的彻底。建立新的更要有方法、策略,才能立的稳固。说是说,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并运用得当,是很不容易的。

自然界中的吐故纳新是顺其自然发展,自然是有序的。“物竞天择”说的是自然平衡。而在社会学范畴的吐故纳新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往往是旧的不肯自行消亡,新的要经过斗争才能建立。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如社会制度的变更,小到人们习惯的改变,无不如此。例如,要改变

YUANDAREN - 10 -




一种旧的政治制度,就要通过革命。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都有个策略问题。这就是毛泽东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目的是过河,手段就是桥和船。

从日常工作来说,要舍弃旧的就必须知道它旧在哪里,旧到什么程度,有些什么不利。只有这样,才能在“立新”时有目的的去规避,从而建立起新的。如果不摸透情况,仅凭一些表面现象就去吐故纳新,很可能会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

再如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应当不断排除旧观念和不良习惯,不断地建立新认识新观念,这也在吐故纳新范围,现在叫“与时俱进”。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其一是尚未认识到是旧的、不合时宜的。其二是认识到了,但改起来又相当困难,尤其对一些习惯性思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可是,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住脚,而且立得稳固,就必须适应环境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不断的改造自己。

从人生各阶段来说,吐故纳新的频率和强度是不一样的。人

在成长阶段,基本上是纳新(认知)过程,需要长知识,练才干,象海绵一样吸入新鲜水分。在其后的阶段,虽然仍在吐故纳新,但两者比例会不断发生变化。由纳新的逐步减少,而吐故的不断减弱,其意识形态变的陈旧了,跟不上时代步伐了,要遭淘汰。由于人们的教育水平、意识形态、道德修养不同,这个分水岭的年龄段是不一样的,有人过早的退出历史舞台,有人“未老先衰”

在职场,同样的工作,有不同样的结果。其原因莫不与吐故纳新有关。思维是不定式的,思维方法不一,决定了工作方法不一,其结果能一样吗?要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就要纳新。要给自己预留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吐故。在这一点上,愿意与远达人共享。

YUANDAREN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cceeb3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