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一)

2022-08-09 08:1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一)》,欢迎阅读!
子路,论语,札记,简《仲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论语·子路》篇仲弓问政章有仲弓为季氏宰的记载,但此家相还是邑宰,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梁皇侃《义疏》仲弓将往费为季氏采邑之宰。”1]是为邑宰。而宋李如圭《仪礼集释》却说:仲弓为季氏宰,家相也。”2] 案:《左传·定公十二年》有仲由为季氏宰说、《礼记·礼器》有子路为季氏宰说、《孟子·娄上》有求也,为季氏宰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子路为季氏宰。《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宰也。季氏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阳虎专季氏,季氏专鲁国,阳虎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迭而食之。《新序·杂事》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可见单称当为家相。如《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孔子为鲁大夫而原思为宰,是为孔子的家相3]邑宰则当冠以邑名。如《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子游为武城宰。《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孔子家语·相鲁》子初仕为中都宰。《辩政》子贡为信阳宰。”“前都有邑名武城莒父中都信阳。特别是《孔子家语·致思》的子路为蒲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明确说是: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说:昔仲弓季氏之家臣。邢昺疏:仲弓为季氏宰问政者,冉雍为季氏家宰而问政于夫子也。”4]所谓家臣家宰都是指家相而非邑宰 上博藏楚简《仲弓》篇简一开端就是:季桓子使仲弓为宰前没有邑名,当为家相这证明李如圭、邢昺的解释是正确的,而皇侃的往费为季氏采邑之宰说难以成立。

元金履祥考证:季氏其时四分公室而有其二,是有鲁国之半,又专鲁国之权,则其宰亦未易为。然其为季氏宰,不见于传记,岂不久而去之耶?”5]可见仲弓为季氏宰的时间有欠清楚。宋人胡仔《孔子编年》将其定在鲁定公三年(前507年)6]今人李启谦则说:

他是什么时候任的这职务,《孔门师弟年表》说,是孔子七十岁(他本人四十一岁)时干的。这一看法有道理。因为,第一,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他跟随老师到处跑,一般不会回鲁当这一角色。第二,在周游列国前,他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季氏是不会叫他干这么多权利的职务。由上可以推断,他是在跟随孔子回鲁后干的这一职务了。7]

从上博藏楚简《仲弓》篇季桓子使仲弓为宰的记载看,宋人胡仔和清人《孔门师弟年表》以及李启谦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据《春秋经》与《左传》,鲁定公五年(前505年)季平子卒而季桓子立,孔子是年四十七岁,在鲁。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季桓子卒而季康子即位孔子是年六十岁,尚未返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是年六十八岁。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享年七十二岁。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季康子卒 如果仲弓是在鲁定公三年为季氏宰,其时执政的是季平子,季桓子尚未得立,又怎能使仲弓为宰?可见胡仔的编年有误。

而仲弓如果是在孔子晚年回鲁后为季氏宰,就应当是季康子使仲弓为宰,而非季桓子使仲弓为宰。因为此时季桓子已卒,执政的是季康子。 朱渊清已经指出:

仲弓当在先为季桓子宰,冉有则在后为季康子宰,两个季氏宰之间大概有或许十年左右的时


间先后。……根据通常情况考虑,仲弓也许会略大于冉有;更重要的是司马贞所引的《家语》中确实没有仲弓小孔子二十九岁的记载,而只是说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也因此,作为伯牛之宗族的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大概确实是司马贞糊涂而搞错了。8]

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 据《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为季氏宰说,子路为季桓子宰,在前498年。仲弓亦为季桓子宰,只能在鲁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鲁哀公三年(前492年)的十三年之内。而孔子弃官去鲁,在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9]因此,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至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归鲁前,孔子并未在鲁,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之事决不会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内,而只能在鲁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的八年之内。 据《左传》,至定公八年(前502年)十月阳虎为政,鲁国服焉。因此,季桓子使仲弓为只能在这以后至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孔子弃官去鲁前。而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左传》的记载是在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夏。而《公羊传·定公十二年》记载: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于是帅师堕郈,帅师堕费。是年《左传》又载: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堕三都由夏至冬这一段时间,为季氏的,应该是子路,而不会是仲弓。而鲁定公十二年冬至鲁定公十三年春,如果季氏宰不是子路,就更不会是仲弓了。因为这时季桓子对孔子的态度已发生了变化。先是齐人归女乐,不顾孔子的反对,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后又郊祭燔肉不至。因此,季桓子使仲弓为宰的时间可压缩在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十月至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夏的四年之内。也就是说,仲弓为季氏宰应该早于子路。 由此看仲弓的年龄,应该与子路相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少孔子九岁,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孔子五十岁,子路则四十一岁,仲弓能先于子路为季氏宰,此时年龄当在四十左右。如果依司马贞《史记索隐》所言,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则此时才二十岁左右,如此年轻,季桓子就任以为家相,可能性很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ce44a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