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2022-05-15 20:0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成因,残疾,对策,健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作者:吕梅林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9

残疾儿童既是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又是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残疾儿童不管是何种残疾,也不论其残疾程度的轻重,他们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仍然与健全儿童一致。因为他们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心理上,残疾儿童的感知觉、记忆、语言、想象、思维的认识活动,情绪和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也都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一般规律。残疾儿童在生活、学习当中,对事物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也会形成不同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残疾影响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不能使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停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各类残疾儿童作为正在成长的儿童来看待,绝不能因为他们存在着缺陷而歧视他们,放松甚至放弃教育工作,其次在同情、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到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开展特殊教育 一、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残疾会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其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具体表现为: 1.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残疾,总认为自己比健全儿童矮一截,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自信心,再加上升学、就业等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有些残疾儿童自暴自弃,不思奋发,自卑心理较强;同时,他们喜欢独处或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和普通儿童交往甚少,从而形成孤僻、不合群、抑郁等不良心理。

2.一些残疾儿童在生活当中受到过多的照顾,慢慢养成依赖心理,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于他人,自主自立能力极差。

3.由于残疾儿童自身的缺陷,与人交往时,其语言和思维能力较正常人迟滞缓慢,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表现出急躁、猜疑、反感等情绪,并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充分流露。他们的猜疑心重、嫉妒心强。他们最怕不公平、最怕被人瞧不起,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极易激动,态度生硬,乱发脾气,甚至会与对方发生冲突。

二、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在特教班级或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心理卫生常识讲解、心理调节问题解答、焦点问题讨论等,使残疾儿童了解掌握心理科学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学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47247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