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

2023-04-27 22:3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欢迎阅读!
死海,上册,教学设计,单元,语文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

下载支持。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学习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死海,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课前小实验器具;设计多媒体课件;课堂预设;确定指导和评价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以鸡蛋入水的小实验导入,这是怎么回事?一生回答(这是一杯浓度足够大的盐水)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死海不死》这篇课文。再来欣赏几幅图片(屏幕出示)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死海进行深入了解。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对象,熟悉文体特点 2、学习体会主要说明方法的作用

3、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说明]多媒体展示目标,便于学生快而牢固的把握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和方向,以达到指导学生全程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 整体感知: 1、死海有什么特征? 2、试理清文章的思路。

[结合上述问题速读课文,自我感知,因为学生提前预习过,同时所设问题难度很低,稍做小组讨论,即可让学生回答。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可自选题目,积分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调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发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明确: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

下载支持。

1、表面 死与不死 本质 咸度很高; 2、第一部分(1-4):说明死海的特征; 第二部分(5-6):说明死海形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7-8):说明死海的开发与前景。

[说明]本环节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入研读课文内容。说明性的文章,从结构入手理清全文的思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每一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看,以弄清全文的思路。

四、自主探究学习 1、方法指导

第一步: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分析研究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提出值得质疑的问题。 第二步:小组交流,大胆发表见解分类做好记录,选取有价值的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各三个,以备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方法指导,方法步骤分为两步,每步在展示时重点突出关键词语,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2、出示学习目标指导自主探究学习

[说明]多媒体展现目标,提示学生围绕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学习(解题、体裁、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预习所得及疑难组内交流,做好笔录,鼓励争论,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课文。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详细笔录,以备在全班范围内讨论解决,自主学习时间为10分钟。

五、交流质疑

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后,全班交流所得,质询疑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给予别人解答,教师适当指引启发,并板书重点内容。

1、全班交流学习所得,师也适时参与讨论。 2、疑难质询:

[说明]针对自主探究环节学生的发问及所得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可能学生会有更为精彩的解答,也可能学生无法打开思路找对方向,教师作了充分的准备,才可以根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60db30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