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朴素

2022-10-28 23:5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艰苦朴素》,欢迎阅读!
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美德。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将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发扬光大。联合国专门把1031日设立为“勤俭日”,也就是提醒并要求人们在新世纪仍然要坚持艰苦朴素、俭节约的美德。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的谆谆告诫。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造。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江泽民同志也从“我国现代化事业正处于创业时期”这一科学论断出发,提出了44个字的艰苦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加强对全体人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是继承发扬传统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呢?这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从传统道德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继承这个美德,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兴旺发达。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它源于公元世纪之前,还需要由我们把它带到下个世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而不拘泥于某一种具体做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升华为一种为祖国为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共同理想,体现为发展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怕任何困难和牺牲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它是个贯穿于工作、生活全过程,贯穿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综合概念,也是贯穿广大人民终生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一切从大局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知难而进、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对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生活上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不搞高消费和超前消费、野蛮消费,不能奢侈浪费,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从国情看,我们还处在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创业。

首先,我们国家人口数量多,地域辽阔,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教育科学、文化都比较落后。其次,人口基数大,今后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还会较高,但耕地面积有限,劳动生产率、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的幅度不会很快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世界的排名较后。因此,要想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其它的捷径可走。再次,我们在经济综合指标上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也只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要在半个世纪内缩短和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距离,就要深切地认识到: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朴素、勤


俭节约。一位日本经济学家在总结日本振兴经济时说过:一个经济落后国家要赶上经济发达的国家,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忍受较低的生活水平;二是在比较低的生活水平下还能好好干;三是把别人的长处拿过来。邓小平同志给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我们要艰苦奋斗,一心一意地搞建设,发展生产力。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对于我们这个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来讲,还不能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去掠夺不发达国家。也不能靠大举外债的办法发展经济,更不能采取国内的不正当竞争和扩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三大差别的办法去实现。中国只能够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大力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不断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因此,需要发扬俭朴的精神,节约资源,创造财富。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欣欣向荣只能成为空谈。即使将来国家富裕了,俭朴的美德我们也不能忘。只有这样,我国人民才能世世代代过上好日子。

三、从个人的道德修养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由勤俭败由奢” 。

玩物丧志,过分优裕的生活,会使人缺乏进取心,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相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可以磨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人的责任感、进取心;艰苦朴素、勤劳节俭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论家庭富裕和贫寒,我们都要以勤劳节俭为荣,奢侈浪费为耻。诚然,今天我们倡导艰苦朴素,并不是要求我们像过去那样吃糠嚼野菜、穿补丁衣,在新世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其新的特点。它不单纯指对物质财富的节俭,如一双袜子缝缝补补十几年这样;在现代生活中,它更应上升成为一种精神境界,如对时间的珍惜,一名新世纪的青年学会如何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与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同等重要。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保持这种精神,就能使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心思放在学习、工作上,而不会在享受安逸中耗费青春。在新世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就是要求我们从国情和家庭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适度消费,不盲目追求“名牌”,不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即使家庭条件再优越,也不应攀比成为学校的“大款”,社会中的“贵族”。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新世纪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一个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还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我们在利用物质资源的同时,要为集体、国家以及子孙后代的利益想一想,不能因个人生活上的铺张浪费使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下降,更不能因此有损国家的发展。

四、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也是我们每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

节俭可以积累财富,从而为事业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爱国华侨陈嘉庚,轻时辛勤劳作,兴办企业,当他成了南洋的“橡胶大王”,存款达千万元时,生活仍很节俭。他将节省下来的钱,盖漂亮的校舍,买最好的设备,使家乡成了有名的集美学村。可以说,陈嘉庚的成就与他的勤劳俭朴是密不可分的。如今,我们国家与昔日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和人民正在逐步走向富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91c2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