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课程讲座讲稿

2022-05-23 14:17: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校本课程讲座讲稿》,欢迎阅读!
讲稿,校本,讲座,语文,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讲座讲稿

略谈节日短信的三大特性

郑才中

(汕头市丹阳中学,广东 汕头 515041



每逢佳节,借助手机短信祝福拜年,已然成为一个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时尚年俗。尽管有人至今还不会发手机短信,尽管有人对所有给自己发短信的友好人士深怀歉意,尽管有人今年才立志学会发短信,这都丝毫不影响大家乐于接收短信,特别是接收那些有格调、有奇思、有美感的短信。利用手机短信祝福拜年是一大发明,一大创造,最终形成时尚年俗则是一大成果,一大贡献。1998年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以来,短短几年间,短信已经奇迹般的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我们似乎已越来越离不开短信。特别是每逢佳节互致祝福、工作交流还是谈情说爱,短信已经从当初因手机资费太高而衍生出的一个替代手段,转变成为我们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日流行文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性,节日短信文化也不例外。笔者认为,节日短信具有民俗性、文学性及多元性等特性。

第一、民俗性

“千里不同风,八节不同俗。”民俗,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它以有规律的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与意识。中华节俗文化源源流长,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节俗活动渗透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岁月的印记。当代的节日民俗大多继承了宋明以来汉民族的节日风俗的许多传统,特别是娱乐性的传统。沈敏先生在《潮安年节风俗谈》中就说潮汕人“年节的风俗,大多是及时的行乐的花样:游神赛会,扫墓野餐,竞渡龙舟,盂兰盛会,赏月夜游等等。受到节日习俗的影响,节日短信就具有浓厚的民俗性特点。试以元宵节为例,作较为详细的说明,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

1


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猜灯谜活动的加入,使得元宵的节日习俗更加的丰富,这些习俗传承至今。同样,其它传统节日也有古风遗俗的遗留:春节拜年贺节饮屠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祭明月品月饼,重阳节登高怀远,冬至节搓汤圆供神祀祖,除夕挂桃符贴门神,等等。以下短信便具有这个特点:



1、你是馅我是面不如作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作个大灯笼;你心中谜我来猜,欢欢喜喜闹花灯!

2幽然又闻艾叶香,龙舟竞渡节更浓,香棕传递屈子情,雄黄浅斟体康健,世世代代端午节,岁岁年年保吉祥。

3、赏牛郎,观织女;你乞巧,我乞文;月耀星辉,鹊桥梦圆。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登高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重阳节。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圆月映衬着你的欢笑,秋风送来你的歌调,愿你:把酒冰壶接胜游,年年喜不负中秋。

第二、文学

文学源于事,发乎情。传统佳节的特定时空,往往是情感滥觞的触发点。在古代,不少诗人把节日感怀当作文学创作的主要素材。以诗歌创+作而论,古代关于节日的诗篇,数量不少,蔚为奇观。例如,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杨朴的《七夕》,戴石屏的《中秋》,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冬至》,曾公衮的《除夜》,等等。当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更大,不少离井别乡闯荡四方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真情流露出来的短信,添上些许才情的润色,造就了节日短信的文学性。2003年,《诗刊》发起了“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活动,并以此为主题征集元旦、春节、情人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等节日的短信,当年征集的短信,不少作品使用了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仿拟等修辞手法,以轻松揶揄的口吻调侃,拒绝沉重、拒绝严肃、追求平面化和卡通化的效果,文字表达清楚、优美,堪称当代“语言的珍珠”“智慧的花朵”“现代汉语的奇观”这一切都预示着,在网络文学热潮之后,我们开始面临另一种新的文学生态——

2


节日短信文学。以下例子,略见一斑。

1、整齐明快的排比:手机短信有严格的屏显空间和字数的限制,即在不超过一定字数的篇幅里,尽可能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这种特殊格式使它有别于其它书面交际用语。对于一个事物,它不可能用丰赡而详尽的语言从多方面地铺陈和描写,“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干净利落,意简言赅是短信用语的要求。而排比辞格恰好能运用短语的组合排列,叠加铺陈。来弥补手机屏显空间有限,辞穷而意难尽的缺陷,不仅使表情达意圆满尽兴,而且给人以清新明快的节奏感。如:“中秋佳节喜庆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钞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愿好事多多多。”短短几个句子,传递了人们真挚热情而又不乏周到的新年祝福。

2、形象新颖的比喻:好的比喻可使抽象变具体,是具体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新颖别致的比喻不仅是短信的内涵更富内涵和寓意,变得有嚼头有品位,而且使 传情达意更加形象生动,过目不忘。“你是一只飞鸟,引领我们自由飞翔于文学殿堂,领略《诗经》《离骚》的神韵;你是一条翔鱼,带领我们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品味唐诗宋词的魅力。老师,你腹中藏古今,脑中酿才华。在佳节来临之际,轻轻地问一声:教师节快乐!”这则短信连用了两个比喻,再配上对偶句式,词简义丰,使节日的祝福充满了诗情画意。

3、生动传神的比拟:用比拟的手法,化静态为动态,呆板乏味为生趣盎然。例如以下情人节的短信,“春风里,百花下,小鸡小鸭过家家。小鸡手拿花,往鸡头上插。你是小鸡我是鸭,小鸭想你心如麻。”这则短信把情人之间拟作小鸡和小鸭,不但不令人反感,反而让人感到一种天真的童趣和深深的爱意。

4、化庄为谐的仿拟:仿拟是以大家都熟悉的现成的词、语、篇为本体,为所要表达的语义为仿体,两厢结合,旧瓶装新酒,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短信中仿拟的大量运用,使沉睡多时的古今格言谚语、古诗词纷纷重现,妙语如珠,增强了节日短信的文学色彩。例如以下清明节的短信,“清明时节你别慌,祭拜祖先别铺张。借问火种灭了否?环境优雅进小康。这则短信仿用杜牧的《清明》文学色彩,又有教育意义。

5、相映成趣的谐音:谐音的运用,使短信语言含蓄、风趣、幽默,读起来琅琅上口,充分展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例如,“祝你日圆,月

3


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随心!元旦快乐!巧妙利用“圆”“源”“缘”谐音的特点,表达了元旦佳节中国老百姓渴望家人团聚,喜庆圆满的美好愿望。

除上面提到的几种常用辞格外,还有不少形式,此处不一一举例说明。可以说,节日短信的辞格运用灵活多样,表达形式丰富多彩,辞格的巧妙运用使节日时尚短信极富文学艺术魅力,大大提高了节日短信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三、多元性

人们的道德观念是由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的。由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千差万别,因此,人类的道德观念总是有差别的。作为反映节俗观念、道德观念的节日短信,也就具有多元性的特性。节日短信的多元性特点随处可见。

首先,节日短信所承载的情感非常丰富,它承载了亲情、爱情、乡情与友情等多种人间“真情”,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1、亲情,即是对生身父母的孝敬之情,对父老乡亲的亲切之情,对同胞手足的关爱之情。当代节日短信开拓和表现了这一重要主题。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年关将至,妈妈妈妈,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的那一根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又如,“中秋时节,晚风已凉。回去吧,我的娘,儿不能去为你添一件衣裳,就让白鸽捎去一盒‘七星伴月’,孝心、爱心、关心、细心,耐心、恒心、我心,永远陪伴你。”以上两则短信,渗透悠悠母子情,格调高雅,情真意切。

2、爱情,是人类崇高而神圣的情感,它几乎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永恒而美丽的主题。在当今冲满功利的商业社会,依然有那么多“痴情男女”为之倾倒。 例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灯下一瞥,惊是似曾相识。端午龙舟竞渡,岸上桃花春风。中秋睹月思人,无奈桂影朦胧。而今又是春草绿,旧时记忆旧时衣,点点滴滴成记忆,思念如火何时灭,海誓山盟空对月。”这则短信仿拟琼瑶的《鸳鸯锦》,既展现了浓郁的民俗特色,又表现了因时空阻隔的爱情的永 恒、美丽与苍凉。

3、乡情,不仅仅是现代人漂泊创伤的温情的安慰,也是由永恒、美丽与苍凉的情感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于是,表现乡土乡音的节日短信应运而生。例如,

4


“草青青,水蓝蓝,莲叶深处是故乡,故乡赛龙船。雨茫茫,桥弯弯,白帆片片是梦乡,梦乡尝粽子。”柔婉轻灵的笔调,渗透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怎不感人。

4、友情,是蕴藏在现代人心灵深处的陈酿,是一曲足以涤清世间功利污浊的高山流水曲。巴斯卡说:“人类只是一棵芦苇,原是世间最脆弱的东西。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确实,人类离不开友情的慰藉,尽管天各一方,一条短信,足以起知音之叹,兴莫逆之约。“友人已乘列车去,此地空余凉月台。我寄祝福与明月,祝君顺风又顺水。此则送别友人短信,言简意赅,格调高雅。

其次,节日短信所承载的思想情感,有健康的,有颓废的;有高雅的,有低俗的,也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就目前节日时尚短信的质量而言,就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缺失之面,甚至还存在不少糟粕。如有的短信仅仅追求形式新潮,而轻视甚至完全不顾内在语义的价值体现。例如,“愿新的一年里,你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每日睡到大天亮,工资领到手抽筋,手下花钱你收礼,别人加班你加薪!”这则短信故弄玄虚、俗不可耐。有些短信则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散布黄赌毒,完全背离了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例如,“网上美女扭一扭,阿哥拉着阿妹手;网上美女滚一滚,阿哥搂着阿妹吻;网上美女跳一跳,阿哥抱着阿妹要。又如,“去年一心升官梦,赢来全靠‘拍马屁’。祝你来年位更高,事更少,财更旺,‘奶’更靓。”如此短信,简直就是低级趣味。正因为节日短信思想上的多元性,所以代表主流文化的相关部门应该对节日短信文化的发展加以正确的引导,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的文化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节日短信文化,与时俱进,探究它的特性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流行文化的需要。优秀的节日时尚短信不仅具有民俗美,辞格美,更应具有思想美。节日短信的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它应该是一道可供人们共同分享的精美的文化快餐,是广大群众乐意消受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一流行的文化现象,使节日时尚短信在手机方寸之间尽显奇妙,尽显才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文化需要和交际需要。

参考书目:

[1]惠西成,石子.中国民俗大观[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 [2]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a0be65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