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桥设计方法分析

2024-03-25 10:54: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桥设计方法分析》,欢迎阅读!
奥林匹克,道桥,北京,生态,森林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桥设计方法分析

作者:杨依婷 赵卓琦 刘欣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9



杨依婷 赵卓琦 刘欣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连接奥森南北园的生态廊道桥自设计施工、植物种植上运用多种技术,确保南北园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体现绿色奥运的概念。

关键词:生态廊道设计技术;植物种植设计

1 生态廊道简介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公园占地680hm2,其中南园占地

380hm2,北园占地300hm2。为了连接这南北2区,在北五环路上架起了中国第1 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桥,全长约260m,宽60120m,总占地面积2.4hm2,在桥面的树林中还设有16m宽的道路,可供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过。

2 生态廊道建筑结构设计技术

生态廊道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连续桥梁属于超静体系,其综合了连续梁和悬臂梁的优点,具有恒载和活载的卸载弯矩,不受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附加变形的影响,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能力大,安全度大,节省材料,并且因为跨中截面的弯矩减小,可以增大桥跨,行车条件较好,利于高速行车,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3 生态廊道的灌溉技术

3.1 微喷技术

生态廊道喷灌系统采用微喷技术,微喷又称雾滴喷灌,在土壤下面铺设微喷管道和适合树木的微喷头,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分给养保证。微喷既可增加土壤水分,又可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3.2 涌泉灌技术

涌泉灌溉是用塑料小管与插进毛管管壁的接头连接,将来自输配水管网的有压水以细流

(或射流)形式灌到作物根部的地表,再以积水入渗的形式渗到作物根区土壤的一种灌水形式。其堵塞问题小,水质净化处理简单,节水效果好,比地面灌省水60%以上,浇地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管理方便、运转费用低。

3.3 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生态廊道上的灌丛的灌溉形式,主要是滴灌。




3.4 喷灌

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

4 生态廊道根组防水技术

4.1 1层:刚性防水层

将无机渗透性防水材料涂刷在混凝土表面时,可以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堵塞毛细孔,使混凝土内部形成构造致密的防水层,与混凝土共同形成刚性防水层。

4.2 2层:柔性防水层

为了克服刚性防水材料延伸性及抗裂性,第2 层的柔性防水层采用柔性防水层采用铜复合胎基SBS 改性沥青卷材作化学阻根,具有性能优越、施工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4.3 3层:HDPE 耐根刺保护隔离层

HDPE耐根刺保护隔离层可以防止树木向下扎根时破坏混凝土桥梁,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而造成防水功能失效,防止根系破坏桥体结构。

5 生态长廊植物种植技术

5.1 植物种植选择

1)选择乡土植物:适应环境、抗性强、易成活、形态优美、养护成本低。(2)乔、灌、草结合:复层群落结构的绿地生态效益约是单层群落结构的2.7倍。(3)季相变化丰富:常绿与落叶的比例控制在4∶6,以及栽植开花植物、秋色叶植物,保证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观丰富多彩。

5.2 植物种类

1)乔木种类:常见落叶乔木为核心,针叶植被为点缀,保证冬季景观。并且大量栽植秋色叶树种,体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植物景观。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乡土乔木中,杨树过于高大,不适宜在高置桥上种植,榆树由于土壤深度要求严格同样不宜在此人工种植环境应用。(2)灌木种类:选择北京地区常见的可植于蔽荫处植物,以观花为主。(3)地被种类:地被植物种类丰富,耐阴材料为主,构造低层良好的景观,例如委陵菜、欧亚旋覆花、金老梅、小黄花菜、篷子菜、毛茛、黄花败酱、蒲公英等。

6 结语

奥体生态廊道建成是首都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它所折射的对环境、生态的友好和关怀是“绿色奥运”一个具体体现。“绿色桥梁廊道”的出现不仅为绿色廊道概念提供理论补充,亦改进了将园林景观作为桥梁背景依托的桥梁景观设计理念,它不仅将桥梁美学的范畴从桥梁景观设计拓展至景观生态学,亦将园林艺术的应用场所延伸至桥梁结构之上。“园中有桥,桥上有园”的桥梁新景观成为了建筑与环境、技术与艺术、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体现。


参考文献

1 田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桥设计简介[J].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2009

2 万敏.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桥设计简介[J].世界桥梁,20054

(责任编辑张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a25970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