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文本解读

2023-12-08 14: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片槐树叶》文本解读》,欢迎阅读!
槐树,解读,文本,叶》

《一片槐树叶》解读

(茂名市 畅新利)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纪弦(19132013,台湾诗人,原名路逾,生于河北清苑。祖籍陕西,曾居住扬州。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流转于汉口、长沙、昆明、香港等地。抗战胜利后始用纪弦笔名写稿。1948年由上海赴台湾,任教于台北成功中学。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起成立现代诗社,发动“新诗的再革命”运动。1976年赴美定居。作品有《摘星的少年》《饮者诗钞》《槟榔树》《在飞扬的时代》《无人岛》《纪弦诗选》《五八诗草》等诗集,以及诗论《纪弦诗论》诗评集《新诗论集》《纪弦论现代诗》等。他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提倡新现实主义。其诗不讲究押韵、平仄,语随其意,以自然为美,不拘形式。被誉为台湾现代派诗的创始人,对台湾诗坛的新诗运动有着重要影响。

《一片槐树叶》是纪弦的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距离诗人1948


年离开大陆故土已经六年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也许是某一天的下午,诗人一边品茶,一边翻检旧书,而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看到这片槐树叶,诗人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的故乡,似乎又看到了故乡那美丽的槐花,闻到了那淡淡的槐花香。诗人沉醉了,沉醉在了对故乡故国的深深思念之中。于是,诗人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咏物抒情,谱写了这首游子萦怀故国、思念故乡的衷肠之曲。

这首诗一共三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即“现在——过去——将来”,另一条是感情线索,即“伤感——回忆——企盼”。两条线索同步并行构成三块,即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第一节有四行,其实仅仅是一句最简单的陈述句:“这是一片槐树叶。“一片槐树叶”是诗人创造的新颖独特的意象。诗人在“槐树叶”之前却使用了极繁复的修饰性定语,而且连续性使用了五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诗人当时睹物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的感情。“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是诗人对“槐树叶”的赞美,而实际上是对故乡的赞美,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和留恋,三个“最”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赞叹、喜悦之情。然而这种心情随着诗人回到现实,转而变为伤感,这片“槐树叶”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两个“最”字让人感慨万千,我们仿佛见到了诗人的无奈的神情。这节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连用五个“最”字来表达感情,非常富有感染力。

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追溯过去,揭示槐树叶的历史内涵。在本节,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表面上是作者对槐树叶从哪儿来的追思,其实表达了槐树叶是来自故国故土便足够了的心情。“江南、江北”实写了诗人过去的经历,诗人曾在南京、扬州、上海等地学习、生活、工作过,行踪遍于大江南北,如今虽已过去许多年了,但诗人对故国、故土有着深刻完整的记忆,这是虚写。槐树叶是作为书签用的,被诗人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这样,“一册古老的诗集”便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华文化,也许指的是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崇敬。也正因如此,诗人才对这片槐树叶更加珍爱,许多年过去了,“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第三节写诗人对将来的企盼,表达诗人浓浓的盼望回归故国的情感。在本节,诗人采用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写法。诗人仔细欣赏这片槐树叶,仿佛品尝到了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a34da5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