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

2023-01-26 11:2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欢迎阅读!
心病,成因,干预,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

作者:刁生富 蔡士栋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02

[ ] 大学生空心病核心在于缺乏支撑意义感和存在的价值观,其成因主要是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沉重压力与脆弱个性的反差。有效治理大学生空心病,就要建立支撑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确立合理的期望值,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 大学生;空心病;成因;干预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52-02

在一项北京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调查中发现,有30.4%的学生讨厌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实际上,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常常感到焦虑、迷茫、不知所措、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致患上空心病。这是一个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空心病的含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个比喻说法,其正式表述可称之为价值观缺陷所导致心理障碍。最早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提出。空心病患者相关症状与抑郁症十分相像,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无目的地活着,觉得人生丝毫没有意义,不知努力的方向在何方。 (二)空心病的主要表现

总体而言,空心病患者主要有7种表现:第一,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明显特征,与抑郁症相符合。第二,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强烈,感觉生活在虚拟世界,存在价值观和意义感十分缺乏。第三,通常人际关系良好,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第四,典型药物治疗不敏感,无药可救。第五,自杀意识时刻存在,比较倾向选择暴力较小的方式结束生命。第六,困惑是长时间各因素综合的结果。第七,传统心理治疗方式效果不佳。 (三)空心病的核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空心病患者看起来与抑郁症十分相似,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对所有药物治疗不敏感,药物失去本效。最核心在于空心病患者缺乏支撑意义感和存在的价值观。 大学生空心病的原因分析 (一)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

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是导致大学生空心病形成的重要原因。首先,经济方面。一方面,经济快速转型导致行业结构发展不稳定、不平衡问题突出,导致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的产生。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如教育消费、高昂的房价等早已把人奴化。不拼命挣钱就被时代淘汰,挣钱成为最重要的事。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往往看他社会财富的拥有量,社会功利氛围十足。还有,经济焦虑时代打破大学生好大学=好工作=好未来循环模式,看不到未来在何方,心也就空了。其次,文化方面。大学生浅阅读数量增加了,却缺乏一定营养价值。深受网络流行文化影响,阅读经典的学生越来越少。缺乏正确三观和存在意义感,心空就不难理解。最后,学校急功近利火药味十足。普遍存在的量化科研评价机制导致一些高校教师科研压力沉重,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心理和三观教育。父母盼子女成材心切使宁愿坐冷板凳静下心来搞科研的大学生屈指可数。 (二)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

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是大学生空心病生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生存成本日益增长的今天,巨大的生活压力致使人们忙于挣钱、忙于花钱。据有关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中只有1个人患精神障碍,而到了2005年已经达到了17.5%,爆发式增长。焦虑症和抑郁症问题空前严重,焦虑症的发病率从上世纪的1%2%增加到13%,抑郁症从0.05%到现在的6%,增加了120倍。在巨大生活压力面前,人们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大学生因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就业焦虑、学业焦虑、社交焦虑甚至恋爱焦虑等。

(三)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反观我们的教育,不难发现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首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评价教育是否成功主要以分数、升学率、上重点率为标准,忽视学生品德、素质、美德教育。其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名校,陪读也就成了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不顾实际,压迫式教育茫然式教育、想象式教育随处可见。其次,教育严重商业化和功利化早已把老师和学生培养成功利主义者,单纯视教育为谋取地位、名利、金钱的手段。最后,教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专业化太早,而后学习的东西狭窄、单调,学生没有较多的选择余地。更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糕的是,对大学定位认识存在误差,不管是职业技术院校还是综合型大学都过度强调就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功利主义者。 (四)沉重压力与脆弱个性的反差

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这一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极少经历重大挫折。从小在父母处处贴心呵护下成长,生活能力和自主能力较差,但父母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子女的同时往往寄予的厚望也是极大的,恨不得自家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出类拔尖的。父母更多在乎的是上名校、学好专业、找好工作、有美好未来却忽略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生肩上压力十分沉重。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社会不知如何干预,学校缺乏有效干预,家庭无法干预导致大学生脆弱个性形成。在沉重压力之下,学生往往选择逃避现实或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里。经不起现实打磨考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就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 大学生空心病的干预措施

(一)建立支撑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有效治理大学生空心病,建立支撑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刻不容缓。首先,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用优秀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学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调研,掌握其变化趋势,制定有效合理的干预机制。正确衡量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度,合理增加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课程学习中的比重。其次,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应鼓励大学生阅读经典,吸收优秀文化营养使其思想得到最大程度的充实。可以通过相关竞赛激发大学生对经典热爱,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意义感和存在价值。再次,对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要有辩证认识。一方面要辨证看待微信、微博、互联网流行的文化,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另一方面对西方流行文化应有全面认识,大学生由于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容易受到新鲜事物刺激而对西方文化缺乏全面统一认识。最后,建立大学生思想档案库,对出现异常、遭遇重大挫折、变化幅度较大学生给予思想上指导。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度认识,明白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a6c40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