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来自南极的植物》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厦门质检)

2022-12-18 16: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季羡林《来自南极的植物》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厦门质检)》,欢迎阅读!
季羡林,南极,记叙文,厦门,质检

季羡林《来自南极的植物》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厦门质检)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5题。(20分)

来自南极的植物

季羡林

①小友唐师曾自南极归来。在北大为我举行九十岁华诞庆祝会的那一天,他来到了北大,份是记者。全身披挂,什么照相机、录像机,这机,那机,我叫不出名堂来的一些机,看上去至少有几十斤重。他一见了我,在忙着拍摄之余,从裤兜里掏出来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什么东西,郑重地递了给我。信封上写着几行字:“祝季老寿比南山!南极长城站的植物,每一百年长一毫米,此植物已有六千岁。”

②这几行字真让我大吃一惊,手里的分量立刻重了起来。打开信封,里面装着一株长在仿佛是一块铁上面的“小草”。初看之下,觉得没有什么稀奇之处,这不就是一棵平常的“草”嘛,同我们这里遍地长满了的野草从外表上来看差别并不大。但是,当我擦了擦昏花的老眼再仔细看时,它却不像是一株野草,而像是一棵树,具体而微的树,有干有枝,枝子上长着一些黑色的圆果。我眼睛一花,原来以为是小草的东西,蓦地变成了参天大树,树上搭满鸟巢。树扎根的石块或铁块一下子变成了一座大山,巍峨雄奇。但是,当我用手一摸时,植物似乎又变成了矿物,是柔软的能屈能折的矿物。试想这一棵什么物从南极到中国,飞越千山万水,而一枝叶条也没有断,至今在我的手中也是一丝不断,这不是矿物又是什么呢? ③我面对这一棵什么物,脑海里疑团丛生。 ④是草吗?不是。 ⑤是树吗?也不是。 ⑥是植物吗?不像。 ⑦是矿物吗?也不像。

⑧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说不清楚。我只能认为它是从南极万古冰原中带来的一个奇迹。既然唐师曾称之为植物,我们就算它是植物吧。

⑨面对这一个从南极来的奇迹,我不禁浮想联翩。首先是它那六千年的寿命。在天文学上,在考古学上,六千是一个很小的数目,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但是,在人类有了文化以后的历史上,在国家出现的历史上,它却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中国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千年的历史。连那一位玄之又玄的老祖宗黄帝,据一般词典的记载,也不过说他约生在公元前26世纪,距今还不满五千年。连世界上出现比较早的国家,比如埃及和印度,除了神话传说以外,也达不到六千年。我想,我们可以说,在这一株“植物”开始长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国家。说是“宇宙洪荒”,也许太过了一点儿,但是,人类的国家,同它比较起来,说是瞠乎后矣,大概是可以的。

⑩想到这一切,我面对这一株不起眼儿的“植物”,难道还能不惊诧得瞠目结舌吗? ⑾再想到人类的寿龄和中国朝代的长短,更使我的心进一步震动不已。古人诗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过去,人们总是互相祝愿“长命百岁”。对人生来说,百岁是长极长极了的。然而南极这一株“植物”在一百年内只长了一毫米。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周代,约有八百年之久。在这八百年中,人间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动呀。春秋和战国都包括在这个期间。百家争鸣,何等热闹。云谲波诡,何等奇妙。然而,南极这一株“植物”却在万古冰原中,沉默着,忍耐着,只长了约八毫米。周代以后,秦始皇登场,修筑了令全世界惊奇的长城。接着登场的是赫赫有名的汉祖、唐宗等等一批人物,半生征战,铁马金戈,杀人盈野,血流成河。一直到了清代末叶,帝制取消,军阀混战,最终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⑿两千多年的历史,千头万绪的史实,五彩缤纷,错综复杂,头绪无数,气象万千,现在大学里讲起中国通史,至少要讲上一学年,还只能讲一个轮廓。倘若细讲起来,还需要断代史,以及文学哲学、经济、艺术、宗教、民族等等的历史。至于历史人物,则有的成龙,有的成蛇,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成了人们茶余酒后谈古论今的对象。在这两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岁月中,赤县神州的花花世界里演出了多少幕悲剧、喜剧、闹剧;然而,这一株南极的“植物”却沉默着、忍耐着只长了两厘米多一点儿。多么艰难的成长呀!

(选自《一花一世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师曾从南极万古冰原带给我的这份寿礼,已经有六千岁。 B.这礼物不像是一株野草,而像是一棵树,有干有枝也有果。 C.这株植物一到我手中,就长成了参天大树,树上搭满鸟巢。 D.在天文学和考古学上,六千是很小的数目,不值得大惊小怪。 1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2.请将第⑩中的画线句“难道还能不惊诧得瞠目结舌吗?”改成陈述句。(2分) 13.品析文章第④⑤⑥⑦段,说说这几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4.文中为何不止一次提到这株“植物”一百年只长一毫米?(3分)

15.面对这株来自南极的“植物”,作者浮想联翩,发出感慨:“多么艰难的成长呀!”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想到了什么,感慨什么。(5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20分) 10.3分)C

11.3分)要点与评分:作用主要有:交代来历、突显珍贵、引出下文。每点1分。示例:第①段交代了这株南极植物的来历,突显了这份礼物的珍奇,同时,引出下文关于这株植物的描绘和联想。

12.2分)句式符合要求即可。示例:惊诧得瞠目结舌。

13.4分)要点与评分:说出短句成段(独句成段)得1分,表达作用得2分;能说出其中用了排比、设问(说出一个即可)的修辞手法得1分,大意相近即可。如果只写出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最多得2分。 示例:第④⑤⑥⑦段表达上采用短句成段的方式,简洁明快,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突出强调了这株“植物”的神奇。且采用了排比、设问(写出其一即可得分)的修辞手法,层层推进,呈现了我思索、猜测的过程。

14.3分)要点与评分:提到“反复”1分,说清表达效果2分。示例:文章不止一次提到这株“植物”一百年只长一毫米,在反复中强调(反复强调)了这株“植物”的与众不同,突显了这株南极“植物”生长的艰难与不易。

15.5分)要点与评分:概括出“想”的两个要点:从六千年想到国家的历史;从人类的寿龄和中国朝代的长短想到“植物”的艰难生长,答出1点得2分,两点得3分;能理解作者感慨生命短暂、人类渺小即可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示例:作者先想到这一株“植物”那六千年的寿命,文化、国家的历史同这株“植物”相比,实在是太过短暂了。再想到人类的寿龄和中国朝代的长短,两千多年的历史,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这一株南极的“植物”却沉默着、忍耐着只长了两厘米多一点儿。人类历史风云变幻,热闹却短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ae01f1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