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案

2023-05-10 18: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同甫,优秀教案,阵子,语文,年级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读准文中的字音,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2、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明确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4、能背诵、默写全词。 二、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词意。 三、教学难点

明确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一教时

五、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找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识尽愁滋味的辛弃疾来到了江西上饶,如今他已经49岁,年少时的他曾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士。二十多岁他就在济南起义,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一天夜里他喝醉了酒写下了这首[U2] 《破阵子》

介绍词的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3.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词的内容。

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看看这幅图,感受辛弃疾的形象,结合注释读。 拿起笔注音放在词上,值得注意的词义加点解释。 〔参考提示:豪放,有气势,雄壮,悲凉〕 请个别同学朗读全词。 3、小组诵读。

三、合作探究赏析诗词

问题:以你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贯穿全词讲解,师生互动品析全词。 上阕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


烈气氛。“吹角〞:号角声苍凉雄浑。联系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酒入愁肠,词人挑亮了灯,打量着宝剑,首句一醉一梦。“梦回〞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朗读指导:读出词人豪情在心难以熄灭,对梦的憧憬,读完这句可稍稍停顿,留下遐想。 朗读,个人读,小组读,点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营地中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壮士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情。沙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战士誓不回头。秋天正是肃杀之时,秋天正是秋高马壮之时,军营里军容严整,战士们士气高昂,等待着将军点兵出征。好一派雄壮的场面。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朗读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读出雄壮豪迈之气,以英雄之气铮铮铁骨的味道来读。 朗读,点评〔停顿指导,如何朗读出雄壮豪迈之气呢?通过重音,秋,兵〕 下阕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描写的是战争场面,战场上将士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弓箭雷鸣,万箭齐发,这是何等的剧烈壮观啊!的卢一匹传奇的马,当年刘备骑它冲出困境。霹雳,惊雷。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无过多描写,但从的卢马奔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敌军纷纷落马,残兵败将溃退。将军身先士卒,凯歌入云,旌旗招展。 朗读指导:读出剧烈豪迈之气,复原战争场面,读时急迫,一气呵成,节奏加快,突出气势。 朗读 个别读 齐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 天下事是指什么事呢?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赢得为国建功的美名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大获全胜的感觉,读出词人的志得意满,满腹豪情。 这正是辛弃疾早年的梦想啊,人说酒后吐真言,折旧后的幻觉,不正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吗? 我们带着理解集体读一读词人的醉梦! 四、结合背景,走近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豪情在心;军营里士气高昂,军容雄壮;战场豪气冲天,剧烈壮阔;了却天下事,获功名,踌躇满志。整首词无论是内容还是朗读时的感情都洋溢着豪壮之气。作者何以在最后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慨呢 〔原来在现实中,辛弃疾有壮志也有壮举,但是在投降派把持的朝廷里他壮志难酬。可怜白发生把我们从梦境拉回到了现实 ,梦境中的豪情壮志和现实的壮志难酬形成强烈的比照,更能表达出词人那种壮志难酬的悲壮。因此,“可怜白发生〞是一个壮士历尽艰难却无法实现理想而发出的悲壮的呐喊,这一句同样也是壮语,只是它已由雄壮变为了悲壮。 〕从开头,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了却、赢得之后,突然连接末句,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让人不由惊栗震动。 五、相互诵读,激发情感

在感受了这首词的雄壮悲壮之后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朗读一遍这首词,其他同学对他进行点评,然后请同学朗读。请学生朗读〔两到三位〕,并作点评 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壮的感觉读出来。 六、老师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位精忠报国、壮志难酬的词人形象,让我们回到那个醉里挑灯看剑的夜晚,在背诵中结束本课,体味词作的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ba4612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