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2024-03-30 02:1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欢迎阅读!
古代散文,中国,概述,发展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 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一、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说理) 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

历史散文(记事)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历史散文:

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二、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晁错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23) 229年的断代历史。 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汉赋的发展:

赋体的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大赋——京都赋——小赋 代表作作品: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 祢衡的《鹦鹉赋》 三、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踰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四、唐宋散文

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 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 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其中之五:

韩愈: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 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

柳宗元:字子厚,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王安石: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 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後,因文才出 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古文运动:

背景:1. 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

2. 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勢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 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五、元明清散文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 (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

明代的散文取材较为广泛,后期散文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多样,尤其是晚明小品文。 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

小品文: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灵,情趣盎然的散文。 袁中郎《满井游记》,张岱《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散文三大家) 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前七子 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影响:扭转了宋,元以来唯「道」是尊,轻文贱艺的衰颓文风,恢复并振兴了古文传统.增强了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是晚明小品文的产生:它突破了正宗古文的传统,使古老的文体出现了新的生机及气象.

“桐城派” 方苞、姚鼐 注重“义理”和“考据” 等。(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新雅正)

在“桐城派”极盛时期,文学主张和写作倾向与“桐城派”不同的有袁枚、沈复等人袁枚提倡“性灵” 清代散文对后代散文的影响:

清代后期,正值西方文化入侵的时期,许多传统的文化都遭受到严重的冲击。散文发展到此,已经准备迈入另一个新阶段了。民国建立,白话文学运动的提倡,使得散文由传统的古典散文进入到白话散文的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散文创作。散文发展的历史,便在历经了千百年来的转变之后,延续到今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e6d23c5acfa1c7aa00cc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