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如何向财务治理转变

2022-04-08 03:4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财务管理如何向财务治理转变》,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治理,转变,财务,如何

财务管理如何向财务治理转变

作者:梁明菊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2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本文对财务治理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并且对财务治理模式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01

引言

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与企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手段。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相比较而言,其财务管理效率更高,可以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契约制度,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及相互制衡机制,协调财务工作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从而促进他们之间长期合作,确保单位的决策效率。简单来讲,财务治理指的是对财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防止各种财务管理的不规范行为出现。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事业单位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一、财务治理的概念

财务治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狭义上的财务治理指的是财务内部治理,是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利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权利进行配置而产生的一系列制度,通过财务治理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实现对财务职权的重新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财务工作的约束和激励。广义上的财务治理则指的是企业采取共同治理,即企业内外部的利益共同者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治理的过程,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就必须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持财务权利的平衡。随着财务管理工作对各企事业单位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财务治理理念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财务治理过程中要强调对财务权利的合理分配,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财务机制,对财务行为进行安排和设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财务治理的创新

()形成多层次的财务治理主体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制,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受到市场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很多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来源依旧是政府财政拨款,而且新时期国家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拨款比例逐渐增加。为了维持事业单位的发展,单位必须要对各种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并且要积极加强对社会资金的整合,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比较混乱,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出现,所以在财务治理视角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形成多层次管理主体,即每一层面都是下一层面的财务治理主体。一般来说,下一层面的治理主体要受到上面一层治理主体的限制,在执行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受到委托者或者决策者的限制,决策者又要受到监督者以及所有者的限制。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既可以所有者身份作为治理主体,又可以以社会管理的身份成为治理主体,参与到事业单位的财务治理行为中,通过对层次的财务治理主体相互制约、相互限制,可以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制定事业单位财务准则

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准则的完善与规范,并且要实现自主治理。事业单位要真正实现科学化管理,实现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杜绝和防范,则应该要将各种奖惩制度写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准则中,用正当的行为规则作为引导,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并且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自我治理的角度出发,用各种规范和制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加强财务管理的内外监督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要实现核算体制和制度的创新、资产核算体系的创新,更应该要注重事业单位监督体系的建立,在事业单位财务治理过程中要形成内外合一的监督体系,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规避各种违规违法行为。首先在内部监督过程中要引进全面的考核体制,提高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环节的精确性,在内部监督制度方面,必须要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例如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专项审计组,对事业单位的各种财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审核与监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比如私设账户对单位财产进行占有,做假账等。外部监督则指的是依靠外部力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的行为。由于外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较少受到利益限制,所以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可以保持更公平公正的态度,所以要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改进和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治理队伍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财务管理规范化和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高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要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性质的基础上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财务管理向财务治理转型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财务管理人员,更应该是监督人员,是经济分析人员,不仅仅有事业单位的编制,也要承担更多的市场责任,要用更专业的标准对财务管理队伍进行考核,选拔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将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成为职业化财务治理人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治理是当前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向,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创新改革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断创新,财务治理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财务治理理念的应用,重新构建财务治理主体和制度,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佳,吕明泽.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之异同[J].财会通讯,2015(8).

[2]金朝贵.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5(8).

[3]焦向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5(11).

作者简介:梁明菊(1978-),女,四川资阳人,工作单位:安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历:专科,职称: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0dfc13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