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祈福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精品文案范文

2022-04-03 07:5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祭奠祈福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精品文案范文》,欢迎阅读!
汶川,祈福,文案,祭奠,范文

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

祭奠祈福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祭奠·祈福---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看着这一张张记录灾区情况的图片,一种莫名的伤感悄然萦绕心头。去年的512号,上午一切还是美好的,人们还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地方过着平淡的生活。可就在下午,嗡嗡的巨响突然打破了宁静,大地开始咆哮,房屋开始摇晃,有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意识到这短暂而可怕的前奏,灾难就降临了。仅仅3分钟,仅仅用了3分钟,大地就用自己可怕的力量摧毁了人们花费30年甚至3003000年创造出来的东西。3分钟后,大地停止了咆哮。在这3分钟的时间里,它只做了一件事情---把安宁与灾难换了位置……

人们无望地在废墟里挣扎,四周被黑暗占据着,他们正祈求奇迹可以降临到他们头上,他们坚持着,用数数的方式计算自己生命的剩余长度。突然,一道道光线刺破了黑暗,一双双大手搬起了重砖,他们突然意识到,奇迹真的降临了……

醒来时,他们惊呆了,不久前自己的家园现在竟已无任何生命的迹象,不久前与亲人的告别竟也成了无意的永别。顿时,他们的视线模糊了,他们的眼睛变得无力,他们是无法承受这生的现实……

此时,一架专机已从北京起飞,,降落后,一排黑色轿车又迅速驶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黄色的车灯整齐地闪烁着,路人说,总理来了。总理的到来,不仅为灾区带来了慰问与祝福,更重要的是,他为遭受了不幸的人带来了希望,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启明星般的在黑暗中为大家指明了行动的方向。不仅如此,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与志愿者在第一时间也赶到了灾区;政府调集军队参与指挥救灾,利用飞机空投药品食品等物资;来自世界各地的捐赠款物不久也纷纷运抵。身着绿杉的解放军战士夜以继日永不放弃地营救使得多少被埋几十个小时的受难者重新得到了生命的眷顾,他们的营救在土黄色的基调上筑起了一道绿色的长城……

时间过得好快,细细想来,从去年的“512”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大地能量3分钟的释放竟使那段痛苦的回忆成为永恒的祭奠。 这一年来,有许多人倒下了,但你没有。哪怕你仅仅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返回教室救出自己拄着双拐的同学,因为你知道,既然自己不愿放


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

弃生命,那么别人的生命同样不可以被放弃;哪怕你仅仅是给生死两茫茫的孩子发一条短信,告诉他不要害怕,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哪怕你没有任何理由,仅仅是一时冲动,刚刚恢复意识就自愿加入了营救的队伍……

这一年来,许多民族衰落了,但我们中华民族没有。13万官兵,14.5万自愿者用自己的双手证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像谣言的那样人心不古,他们用永不放弃生命的精神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的祖国并不像某些国家鼓吹的那样不尊重人权,他们用奋不顾身的救援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并不缺少凝聚力,我们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这一年来,许多国家动荡了,但我们国家没有。多难兴邦,这恰是对国家的考验。地震发生后,前所未有的全民动员,史无前例的新闻开放,迅速有效的民意互动以及首次以国家名义吊唁死者……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祖国确实进步了,确实强大了,也确实开明,3分钟的灾难我们却改变了3000年的传统来补救。在这场对国家实力的整体考验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成功了,即使我们的敌人是不可抗拒的天灾。

一个月前,带着对灾区的同情之心,我去了汶川。一路的颠簸让我意识到灾难的巨大。我看到许多人像照片里一样,站在那里,无力地抬头仰望天空,也许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家人在那里可以更幸福。但令人欣喜的是,那只是部分人中的一小部分。一年后的汶川,这个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已经恢复了生机,孩子的笑声已经没有了恐慌,人们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21个省市的对口援建使得一座座建筑重新回到了地平线以上……

一年了,整整一年了,此时此刻,让我们这些有幸逃过这场灾难的人为那些不幸的同胞祈福。祭奠死者,希望他们可以安息;祝福生者,在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后,他们今后的生活已经注定不再平凡。 文无达意,歌以咏言。最后,让我们用一首短诗来更好地为汶川祈福,为所有受灾的地区和人民祈福……

希望本文祭奠·祈福---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能帮到你。 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9d625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