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婚姻和爱情

2022-04-15 07:0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的婚姻和爱情》,欢迎阅读!
鲁迅,婚姻,爱情

鲁迅的爱情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日-1936101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的发扬人。

他的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大家庭,而他是长子,还有两个弟弟。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5月,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基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运动前后,他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等,他开创的新的小说写法与旧的相比,更加令人震撼,其小说大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鲁迅通过文字,对当时的封建礼教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可谓字字珠玑,一针见血,以笔为剑,剖开人们的思想,找到要害的地方,一刀刺下去。

爱情故事

鲁迅先生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学巨匠,他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他的名字跨越一个世纪,但震撼力丝毫未减。爱情需要的是热烈。鲁迅先生的文风却是以悲愤和冷峻著称,即使是论情说爱,仍然透露着悲愤的格调和冷峻的色泽,仍然不失批判的锋芒。在现代文豪中,他留下的关于爱情的文字,也是最少的一位,这也许更加的弥足珍贵。

有名无实的婚姻

朱安是个无辜的老式女子,鲁迅的母亲很早就看中了朱安,1899年,为鲁迅和朱安订婚,但是由于鲁迅的抗拒,一直到1906年,鲁迅从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这一年鲁迅二十五岁,而朱安已经二十八了。在刚定亲的那几年,鲁迅曾要求朱安上新学堂,放小脚,但那对当时在绍兴的朱安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鲁迅对朱安并无爱情可言,但又出于对母亲的爱,只能被动地奉行母命。因此,他一直把朱安只是当作母亲送给他的“礼物”而“好好地供养”起来。几十年里,鲁迅一直如此,虽然他与朱安有相当长的时间生活在一个庭院里,却始终没有产生爱情。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对于母亲为他包办的婚姻是相当不满的。在难违母命的情况下,鲁迅只作了微弱而无力的抵抗,仅仅“提出要求朱安放足进学”。婚礼过后,鲁迅没有同朱安欢度蜜月,“在家仅停留四天即返东京”,以表示心中不满。结婚后,他和朱安一辈子未曾圆房,甚至话也不愿意多说,他一直睡书房,很少和朱安说话,为了避免接触,鲁迅甚至直接把要洗的衣服放在一个箱子里,朱安要洗,直接到箱子里拿。然而,尽管心里不满,鲁迅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母亲给他的这件“礼物”。按照以往的思维逻辑,鲁迅作为坚定而无畏的反封建战士,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具有韧性的战斗精神的人,怎么也不会接受这封建式的婚姻。然而历史偏偏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那么,鲁迅何以顺从母亲的意志,接受这个具有封建色彩的婚姻呢?我们知道:鲁迅是一个非常体恤的“孝子” “对于鲁迅一家来说,由于祖父的入狱和父亲的早逝”“经济上的拮据”,家庭的重担“都得由鲁迅的母亲来承担了。在这苦难的日


子里,作为长子,鲁迅所感受到的家庭责任和他对母亲的感情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感情主宰着鲁迅,使他产生了深重的的负罪心理。长期以来,母亲的“寡母抚孤”令鲁迅产生了感激、愧疚、自责甚至负罪的复杂情感,他的心灵的深处便暗暗地滋生出“原罪”意识,为此他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从而为鲁迅将来的人生笼上了一层阴影。正因为如此,五四前夕,一位素不相识的少年寄给鲁迅的诗《爱情》引起了他深深的心底共鸣。稍后,在《热风(随想录)(四十)》中,鲁迅不无感慨地说:“诗的好歹,意思的深浅,姑且勿论;但我说,这是血的蒸汽,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因为这首诗表达了“没有爱”和“无所可爱”的悲哀,恰恰触及到鲁迅多年来的心头隐痛。

后来呢,只是苦了朱安。鲁迅离开老家,和许广平同居,而朱安则一直照顾着他的母亲。鲁迅死后,她才搬到鲁迅家,和许广平一起照顾他的孩子。临死还一直说,大先生待我很好,真是悲哀啊。

有实无名的爱情

与朱安长时间住在一个院子里却从没产生过爱情的鲁迅在44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真爱,那个不漂亮却很优秀的许广平。但由于出于对母亲的爱和对朱安的保护(离婚对朱安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鲁迅并没有与朱安离婚,按照当时法律来说,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的婚姻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们说他们之间只有爱情,并不存在婚姻。

我们知道,许广平并不是鲁迅结发的拜过堂的夫人,他的夫人即原配,是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强加给青年鲁迅的。由于夫妻双方没有感情基础,就注定这桩婚姻开放不出鲜艳的爱情花朵。这就意味着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鲁迅,在个人情感上并没有依托和靠岸,更不可能循规蹈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注定开始寻找属于他的那一份美好而曼妙的爱情,是鲁迅和青年学生许广平开始了师生恋。我们可以说年轻的许广平崇拜她才华横溢爱憎分明的恩师,我们可以说文学家鲁迅被许广平浓郁的芬芳的青春气息所吸引,但我们却不能怀疑师生恋的纯洁性*与合理性*。在那样的时代,鲁迅能够冲破封建的枷锁和父母包办的婚姻,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时尚和挑战的行为。这时候,反倒包办婚姻的合理性*与人性*受到了人们更深刻的质疑。也就是说,鲁迅和许广平的师生恋,不但是浪漫多情的,还可谓惊世骇俗石破天惊。

其实,鲁迅与许广平都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许广平出生才三天,她的父亲就把许广平许给了香港一位马姓人家,从此,这门娃娃亲就困扰着许广平,为了抗婚和退婚,192120岁出头的祖母离家避走天津读书,马家的人甚至跑到天津去逼婚。而此时,鲁迅正在北京,他的婚事也已被母亲包办,虽不情愿但他却默默承受了。

鲁迅一生中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许广平给他带来的。她跟鲁迅当时所能选择的惟一的结合方式,就是同居。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禁欲生活,打算陪着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是许广平对他的敬仰、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封冻已久的心田。1925311日他们开始通信,直是许广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打消了鲁迅的种种顾忌,终于明白表示:“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这所谓枭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马之称的许广平。而在192510月许广平所写的《风子是我的爱》中,有这样的爱的宣言:“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1927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开始同居生活,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他终于逃出来了。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鲁迅夫人许广平后来对此做出了明确解释: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


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

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论年龄,双方相差有十八岁之多;论外貌,鲁迅身材矮小,并无特殊魅力;论金钱,鲁迅不但家庭负担沉重,而且因购置北京西三条二十一号寓所而债务在身;论地位,鲁迅固然在文坛享有盛誉,但当时却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佥事之职,甚至面临着被通缉的危险。最大的障碍,还是鲁迅有着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离婚,按绍兴旧习,女方会因为被而倍受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可陪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愿伤害虽然无爱但却无辜的异性。从某些意义上来说,鲁迅是自卑的,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也正是这中自卑的性格造就了鲁迅冷漠、孤傲的性格,让他用炎凉的眼光看世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与人接触,更别谈追求爱人了,,许广平仍然,根据记载,是许广平写诗点燃了鲁迅的激情,是许广平帮助鲁迅摆脱了绑在他身上的最后一道封建锁链。然而许广平是大方的,她勇敢善良,热爱生活,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此她勇敢坚定而又积极主动果敢地向鲁迅献出了纯真的爱情,唤醒与激发起鲁迅多年来蛰伏于心底的爱情。是许广平的大胆和主动帮助鲁迅克服了自卑,战胜了怯懦,从而赢得了爱情。

这段爱情是美丽的,它让鲁迅重获新生,但对鲁迅与许广平来说,要维系这段恋爱,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精力。从当时乃至现在看来,他俩的结合都不能被理解:且不说他们岁数相差有多大,也不说他们的师生关系,单从鲁迅与朱安法律上的婚姻关系来看,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就不被人理解,鲁迅没有与朱安离婚,却与许广平生活在一起,用今天的话来说,许广平算不得鲁夫人,只能算小三。但爱情有时就是如此,它来了,谁也挡不了。鲁迅不爱朱安,但出于对母亲的责任,他不能与朱安离婚,但骄傲如斯,他不能与朱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毕竟是人,鲁迅也需要爱情,于是在许广平出现之后,鲁迅便抛开所有的自卑,所有的压力,为自己的爱情勇敢的去挑战。鲁迅与许广平虽然远离北平,生活在上海,但是朱安的存在则一直成为不时飘过他们心头的阴影。这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在鲁迅一生的婚恋、性爱生活和心态中,始终渗透着他的影响;而鲁迅在母亲、妻子和爱人之间所深刻而痛苦地面临和感觉到的,正是他毕生终于未能完全摆脱和逾越的心理困境和障碍。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鲁迅还是获得了爱情,实现了对心理障碍的超越,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

有人说鲁迅先生的婚姻是悲剧的:一段有婚姻没爱情,一段有爱情又没有婚姻。但,正是因为如此,鲁迅作为人这个物体的存在才是丰满的,才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那个有笔杆子抨击敌人的“民族魂”。也正是因为他特殊的婚姻、爱情经历,成就了今天伟大的,形象丰满的鲁迅先生,让他的人生大放异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c488ff4b73f242326c5f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