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2-28 11:2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欢迎阅读!
之路,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

www.adfaith.com

社会企业——公益组织通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部分个人或企业终于可以成立自主管理的基金会,此后,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开始起步,发展势头劲猛。2007年全国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为436家,到2008年就达到643家,2009年,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达到了846家。 然而,这些新兴的非公募基金会虽然势头看好,却也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第一,亟需整合基金会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应对未来发展挑战,第二,非公募基金会依赖个人或企业捐助,除公益独立性容易招致质疑外,多数以传统慈善捐赠的方式进行的慈善公益,更会面临资金来源后继乏力的问题。

如何增强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公益组织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中一种传统有效的方式是,增强公益组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治理与领导、资源动员、项目实施、公益营销以及组织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升组织的公信力,以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资金来源。

除此之外,社会企业的兴起提供了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即通过企业的运营方式构建公益组织的“造血”功能,以实现组织的公益目标和社会使命。社会企业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尤努斯以成功的商业运作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贫穷,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他开创的小额融资模式,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的初衷是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从而达到帮助穷人脱贫的目的。他打破了银行不贷款给穷人的惯例,尤努斯的项目已遍及100多个国家,累计为400万穷人放贷53亿美元。格莱珉银行的服务人群由2001年的230 万增加到2006年的650万,贷款累计总额从30亿美元增至50亿美元,还款率高达98.58%。目前,格莱珉银行已保持了连续9年的盈利记录,2009年实现收入20.98亿美元,净利润538万美元。格莱珉银行创造性地实现对乞丐的贷款,让最贫困的人口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迄今银行借款者共有58%脱贫。由此可知,社会企业虽然是微利,但仍能自行运转,更重要的是它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为政府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努斯也因“小额贷款”助民脱贫而夺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管理大师德鲁克曾预言,这种社会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可能成为后资本主义时代发达经济体中真正的“增长部门”。

社会企业视公益组织的受助对象为创新的机会而非社会问题,将社会弱势群体转化为自给自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通过商业手段实现社会使命的同时,也解决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难题,由被动地接受输血变为主动地造血。清华大学NGO研究报告指出,高达41.4%的国内非营利组织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社会企业的运行模式使得非营利组织为了完成社会使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参照企业运行模式、学习企业经验,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一改过去资金来源单一的状况,采取商业模式和创新的资金筹集方法,探索并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公益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也不乏社会企业的探索先驱,如天津的鹤童养老院、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机构、富平家政职业学校等等。上海的非营利孵化器(NPI)也正在为“推动社会创新,在中国培养社会企业家”的使命而工作。然而,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是凭借一腔公益热情就可


www.adfaith.com

以实现的,面对竞争压力,社会企业家应比普通企业家更懂得如何提高升企业的绩效管理能力,如何建立企业专业性或核心竞争力,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社会企业作为公益事业的创新形式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它的成长和壮大需要来至政府、企业及大众的支持,也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公益组织在进行社会企业尝试时,必须先从提高机构的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机构服务的专业性出发,增强组织的综合能力,学习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方法,创建高效、专业的团队, 才能创造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实现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c63961ed630b1c59eeb5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