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渡汉江

2022-04-21 23: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渡汉江》,欢迎阅读!
汉江,古诗

古诗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翻译赏析

《渡汉江•岭外音书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 学家李频。古诗全文如下: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言】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 589 卷第 55 首。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 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 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 这首诗歌 正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 畏怯 的复杂心理。

【注释】 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汉水的一 分,在襄阳附近。李频为浙江人,从岭南回家不必渡汉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 的流放地。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翻译】 独自在岭外经过冬天和春天, 同家人音信已完全隔绝。 越走近故 乡心里越是胆怯,担心出事不敢问家乡来人。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 此诗语极浅近, 意颇深 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叙诗人贬居岭南的情况。 诗人被贬斥到蛮荒之 地,本来就很悲惨,更何况和家人又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在这 样的情形下,诗


人熬过漫长的岁月,历经寒冬,迎来新春,心情更加 凄苦。在本诗中,诗人未平行列出空间的阻隔,音信的断绝,时间的 悠远这三层意思,而是逐层递进、逐步展现,这就增强和深化了游子 贬居蛮荒时的愁苦、烦闷,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绝”、“复”两字,看似未着力,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 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 “绝”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 “复” 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 所有华年的回忆、 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 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却可见诗人的用心。 “岭外”是从空间 着眼,写出离家之远;“经冬复立春” 是从时间着眼, 写出离家之久。 还有更令人不安的是“音书断” 。通过这三层意蕴,加深了诗人在岭 南时的苦闷与不安, 也加深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人居于贬所 之时那种与尘世隔离的孤独, 丧失所有精神安慰的困苦, 还有度日如 年的煎熬,皆清晰可感。乍读起来,这两句平平叙起,似乎无惊人之 处,却在无形中为下两句出色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着重言情,抒写矛盾的心情,细腻生动,真切感人。一位 远离家乡的游子,踏上归途,当然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欢悦会随着家 乡的临近而越来越强烈。诗人偏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似 乎有点不合情理。在一般情况下,越接近家乡心情越急切,常常恨不 得三步并作两步走,一步跨进家门。路上遇到熟人,总是迫不及待地 打听家里近况。仔细寻味, 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情合理。因为诗人贬 居岭外,与家人“音书断” ,一方面自然是日日夜夜想念家人,另一 方面又时时刻刻为家人的命运担忧, 怕他们被自己连累或因别的原因 惨遭不幸。


“音书断 " 的时间越久远,这种想念与担忧也越朝极端发展,形 成了诗人既盼望音信, 又怕音信到来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 这种 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在诗人从贬所逃往家乡的路上, 尤其是过了汉江, 靠近家乡后,有了更加戏剧性的发展:原来的担忧、焦虑与模糊不清 的不好预感, 这时好像立刻便会被途中遇见的某个熟人所证实, 变为 残酷的事实, 那么诗人长期盼望和家人团圆的愿望就会立刻破灭。 以,“情更切”变为“情更怯” ,“急欲问”变为“不敢问” 。在“岭外 音书断的特殊情形下, 这是诗人心理矛盾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 “情更怯”和“不敢问” ,读者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竭力压制的 迫切愿望及因此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 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 既真 实,而又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从此诗表达的时空来看, 前两句是一般叙述, 写诗人对昔日在岭 南时情况的追叙,后两句匠心独具、构思巧妙,写诗人接近家乡时的 心态的描述。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主体,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诗 写得很平实,没有任何雕饰,但情意真切,很是感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c7ae9b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