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2023-05-28 00: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欢迎阅读!
李逵,水浒传,成因,悲剧,命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作者:王淼欣

来源:《名家名作》2019年第07

[; ; ; ;]李逵在《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二十二,是天杀星。李逵在家乡杀人后投到戴宗手下做了一个小牢子,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宋江,宋江对他的赏识让其对宋江忠心,走上了追随宋江的梁山之路。但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作者并没有采用大团圆的结局,一百零八好汉无一善终,李逵更是被他的公明哥哥毒死,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李逵为何落得如此下场?这与李逵的性格和身份密不可分。 [; ; ]《水浒传》;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悲剧根据主人公沉沦或悲剧发生的主要根由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在《水浒传》中,李逵嗜杀成性,残暴粗鲁,但他又对宋江一人忠诚,他性格野蛮却又愚忠,虽然是黑凛凛的大汉,却没有心计,这样的性格使他成为宋江的棋子,也是造成他惨死的关键因素,因此李逵可以划分到性格悲剧。而李逵的身份是游民,虽然位列一百零八好汉,但他的身份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因此,李逵之死有其必然性。

李逵的使李逵既天真烂漫又杀人如麻,也正是因为李逵空有而无使其最易被利用,也最不易管控。李逵在120回《水浒传》中首次出场是在第38回,以闹事者的形象出场,戴宗问:在楼下作闹的是谁?过卖的回道:铁牛李大哥。点出了李逵力大如牛特点,即李逵有一身蛮力,而李逵的蛮并不仅是力气,更表现在他的性格上。正如王学泰教授所言:李逵在文化上是接近赤裸状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蛮状态。在言语上,李逵没有半点礼貌可言,张口就来:这黑汉子是谁?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是粗卤,戴宗对其的劝导犹如对牛弹琴,李逵依旧我行我素,整天把鸟人挂在嘴边,这粗俗的程度可谓是大宋的一个地痞流氓。行为上,李逵的突出表现在与宋江、戴宗的饭局上。李逵与宋江等人餐桌礼仪上的优雅格格不入,当宋江与戴宗用小盏吃酒时,李逵却用大碗,吃鱼时更是如此:并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伸手去宋江碗里捞将过来吃了”“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用手饭这一行为分明是未开化的猿人的行径,这既能体现出李逵的野蛮,同时也能体现出他的率性。因此,这个字形容李逵再恰当不过了。

若只是野蛮也罢了,偏又头脑简单,心智未开化,导致他做事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在劫法场中有描述: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杀人最多,他自己也说我自拣人多处杀将去”;在三打祝家庄时,李逵不顾扈家庄已经投降,将扈家庄赶尽杀绝,引起一众好汉的不满,更有甚者,李逵对年仅四岁的小衙内也不放过,用斧将其劈成两半,李逵的残暴行为正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理性可言。当李逵急红了眼,不分青红皂白,连他的公明哥哥也不放过,李逵误会宋江强抢民女,见到宋江没有半点情分,甚至放言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李逵不顾后果的言论与行为使他成为宋江最有用的棋子,但同时也是宋江最无法管控的因素,李逵在回家接老母之前答应了宋江三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但李逵终违背承诺,落入了奸人的圈套。李逵虽然嘴上答应了宋江,却因为他的鲁莽和没有心计,导致他容易被利用和诱骗。因此在宋江被朝廷赐毒酒,他心中仍然想着留一世清名,忠心不负朝廷,然而李逵对朝廷并无忠心可言,在宋江试探时,李逵立马大叫哥哥,反了罢。正是李逵的这种反动心理害了他,李逵的有勇无谋成为宋江的绊脚石,也是他的口无遮拦、不计后果害了他,他做事莽撞又极具破坏力,这也就是宋江在临死时也要拉上李逵的原因,因为李逵确实是一个定时炸弹

李逵对宋江的忠心使其成为宋江的得力助手,而李逵也因对宋江的忠心葬送了性命。李逵对宋江的忠心可以说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确立了,宋江第一次与李逵见面就赠予十两银子,也迎合了李逵的个性,在喝酒时让酒保给李逵换了大碗,李逵感激道:真个好个宋哥哥,人说不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短短一句话可以看出李逵对宋江的认可,而宋江也欣赏李逵是个忠直汉子,处处照顾李逵,因此李逵对宋江十分感激。在宋江被关押大牢时,是李逵在身边悉心照料,劫法场时也是李逵最为积极,乱杀一通,李逵犹如宋江的影子,李逵只对宋江一人忠诚。在初次见面时,李逵对宋江是扑翻身躯便拜,金圣叹评:扑翻身躯字,写他拜得死心搭地。便字,写他拜的更无商量,与此明显相对的是李逵见了晁盖只是跪了一跪,从中也看出李逵的忠诚,李逵心中没有朝廷、没有头领,他唯一听的就是宋江。当宋江表明要接受招安,李逵大怒,反对招安,表示他只对宋江一人的忠诚,不愿服从朝廷: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这让宋江又一次看到了李逵对自己的忠心,也正是李逵的一番话,让宋江想到与李逵情分最重。这里宋江并不是真的念及情分,而是宋江意识到李逵对自己的愚忠,李逵对宋江表露的真心反而害了自己。在宋江被赐毒酒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让兄弟报仇,而是希望他们能不坏他的清名,而李逵是最忠诚于宋江的,所以宋江连夜将李逵唤到身边,给李逵毒酒。李逵得知真相后,更显其忠: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的誓死追随令人动容,但也正是他的愚忠让他丧命。在李逵心中,宋江是唯一对他好的人,但是李逵对于宋江而言,也仅是一百零七分之一,宋江并没有把李逵与其他人平等看待。这从称呼上也能看出,宋江刚见李逵是称呼壮士大,待熟悉李逵的品性后,宋江戏称黑厮,而宋江对其他人一直都是以礼相待,唯独对李逵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李逵让宋江感受到了做大哥的优越感,在宋江眼里,李逵也只是他的小弟,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宋江敢直接决定李逵的生死,宋江对其命运进行了裁夺。 最后,李逵的结局被作者安排得十分巧妙,李逵之死符合美学中的突转。亚里士多德这样定义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方向。李逵本是愉快地接受宋江的邀请,但却意外死亡,情节转至另一个方向,但此种转变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也就是说,李逵的死有其必然性。究其原因是李逵尴尬的身份,李逵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流窜各处的游民,他与宋江、柴进、晁盖这些带有一定财力、受传统教化的好汉不同,李逵完全不懂礼;与林冲、武松这些无奈落草的好汉也不同,武松、林冲原本是顺民,因奸人才逼上梁山;孙二娘、张青这类原本就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也不同,李逵并没有把杀人当作一种职业,而是在家乡杀人后流窜出来,在官府当一个小牢子。李逵在朝廷下打工,但是却又无法融入这个体制,他赌博、横冲直撞,戴宗也说被他连累得苦,他与几千年传承下的安土重迁相悖,李逵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在润州任都统制期间,只是心中闷倦,与众终日饮酒,因此他根本无法在体制中如鱼得水,李逵可能也就适合当一个强盗,因此李逵这类人物是武装造反集团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及一切反主流的社会集团中绝不可缺少的人物。而招安之后,李逵就没有了价值,因为他只会打打杀杀,完全不懂人际交往,也不懂如何谋权得势,所以李逵即使不被宋江毒死,下场也必定会被别人害死,或再次落草为寇,因此宋江给他毒酒的结局也许是对李逵最好的收场。 《水浒传》中李逵历来受到争议,金圣叹喜爱他的天真烂漫,鲁迅先生却憎恶排头砍的李逵,王学泰先生也曾直言不喜欢李逵。不论是天真烂漫还是残暴,都是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原因,他是不被世俗所接纳的,他的游民身份让他在体制中处于尴尬境地,因此他注定不能善终的。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李逵这种身份在现代也仍然是不被主流接纳的,但是他的坦诚率性却也是宋江等人以及我们现代社会很多人缺失的,现代社会中宋江这类人太多,李逵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就显得可爱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水滸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施耐庵.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3]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五)勇敢分子李逵[J].社会科学论坛,201021):124-13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0b9eb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