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中的‘节’和‘气’

2022-05-24 18:5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4节气中的‘节’和‘气’》,欢迎阅读!
节气



24节气中的‘节’和‘气’

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然后详细说: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20-21日交节

节气与中气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24个中以顺序向后单为节双为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24a93a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