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点

2022-11-23 23:1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点》,欢迎阅读!
湖上,知识点,语文,年级,小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知

识点

原文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4-5]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


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作者简介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 练习题

一、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题西林壁》 题:西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7bc6e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