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翻译赏析

2022-08-01 10: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丙午,沁园春,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翻译赏析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曾伯。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蔽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前言】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是南宋词人李曾伯所作的一首抒发怀才不遇情感的词。词人通过登多景楼的所观情景的描写、抒发,表现怀才不遇的困惑、无奈,但通篇并无消沉之感,而是感慨悲凉。 【注释】 丙午:理宗淳佑六年(1246,吴履斋,即吴潜。 两山:金山、焦山,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江中。 一州:这里指扬州,古代九州之一,包括长江下游一带。 烟抹翠:晴天,含着水气的翠绿的山色如抹。 翻:一作“如” 离离:草深的样子。塞草:边塞的草。宋金以淮河为界,江北即靠近边界。 拍拍:形容船和波浪相撞击。 堪怜:可怜。敝貂裘:貂皮袍子都破了。以上三句说,可怜英雄老去,事业无成。 淮头:淮水的上游。虔刘:劫掠。 安石:谢安石,即谢安。 老子:古人自称;老夫的意思。 浮丘:浮丘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栏:高楼的拦杆。 渺:水长的意思。沧波:青苍色的水波。沧,通苍。无极:无尽。 去去休休:走吧,回去算了。 【翻译】

1


登上多景楼,迎入眼帘的是奇特壮观的景色,长江浩浩荡荡直泻而去,上面的金山和下面的焦山,仿佛是被江水托浮着向前移动。我国东南除此地外,哪还有如此胜景!晴天下的上依然是翠绿一片,怒涛就放佛和雪一样白。边塞的草已经繁盛,船和波浪相互撞击。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又能有几次靠在多景楼边的人呢。可怜英雄最后白发满头,连貂皮袍子都破了。 淮西的父老乡亲还处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能驱除胡虏,北定中原呢?回想古今人物,自己身任两淮阃帅尚且如此,当今天下恐怕就更没有谢安石那样的人物了,罢了,罢了,既然报国无门,不如就此归隐去访求浮丘道人吧。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去管人间半点愁绪。高楼的拦杆外,青色的河流苍茫无际,去吧,还是回去算了。 【赏析】 宋淳熙六年(公元1246年),词人48岁,正任两淮元帅,掌握一定兵权。吴潜与曾伯为同时代人,年长于曾伯,官居左丞相。吴潜曾作《沁园春·多景楼》,曾伯此词即是和其韵而作。 上片触景抒怀,情融景中。开首“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三句,实景与幻象相融合,其中用一个“奇”字,表现出了奇妙的视觉幻象。“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画面进一步活跃起来。看吧,江面开阔,水雾缭绕,晴日下,格外分明,江那边,只能模糊地看见青青的山影。句中“抹”字,生动地绘上令人神往的一笔。灵动的笔触一转,绘出浪声阵阵,一浪高过一浪,如一堆堆白雪翻滚。句中“怒”“翻”二字,将气势浩大的江涛表现得极有力度。江边苇草丰茂,江船迎风击水前进。登斯楼也,睹其江水、远山、烟波、怒涛、塞草、行船,画面生机盎然,气



2


势宏伟,激起有志男儿的壮志豪情。但是,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词人的宏伟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到“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岁月如此匆匆消逝;对照之下,他却只能“几度斜阳人倚楼”。于是一种愤懑压上他的心头,“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英雄老矣,什么都不可能了,难有作为。如此写来,感情一波三折,起伏有致,令人感动。 下片直书感喟,情中带景。词人自比谢安,志愿出征,领导抗战,可是,朝廷却不任用他,使他壮志难酬。既然如此,词人只好退而求隐:“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此句意谓,还是归隐去吧,去与浮丘公相伴。下面,词人更进一步抒发了归隐的思绪,并为未来的归隐生活作了构想:“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这样,在词人的眼前出现了归隐生活的幻景,闲适,安然,不问世事,写得十分真切生动。词尾写道:“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这里,词人写自己倚栏远眺、沉思,深感国运难回,英雄失志,终于下定归隐的决心。“去去归休”,不能再犹豫了。 词中有画,这是此词最大的特色。寥寥几笔绘出一幅清新、俊逸的江水山色图;此词意境开阔,绘景抒情相得益彰,且气韵流畅,很有力度。就内容而言,其中消极避世的隐退思想与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这一对矛盾集中于词人一身,这是现实使然,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96fc3d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