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分类(咏史怀古诗)教师

2022-03-20 13:17: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诗歌分类(咏史怀古诗)教师》,欢迎阅读!
古诗,诗歌,初中,教师,分类



初中诗歌分类咏史怀古诗

基本主题: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遗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主要内容有:

1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 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3.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4.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5.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借古讽今,讽刺统治者荒淫无能;

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4、用典

主题之一:抒发昔盛今衰,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蜂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有所谴责。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和怨愤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4.“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5.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峦叠嶂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作用是:

⑴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⑵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史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主题二: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道,借古讽今,或借古劝今。如 二、《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1.这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2.两个“笼”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4.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寄寓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主题三: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寂寞、苦闷情怀。 三、《赤壁》《登幽台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的政治军事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代表着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也指使人成功的机遇,文中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5.本诗为怀古咏史之作,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借史实抒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四、《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

4.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意境雄浑深远。 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或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的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指生不逢时的句子或者写作者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24958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