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

2024-03-31 05: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欢迎阅读!
逆反心理,成因,青少年,采取,措施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产生的危害很大,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情趣,导致他们走向苦闷、烦恼甚至颓废,给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第一,年龄与生理因素。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表现最突出,这主要是青少年的希望和需要与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第二,家庭环境的因素。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物质需求尽量满足,而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引起了他们的烦恼和苦闷,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对这种教育方式反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学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这个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这样就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转化。 采取的措施:

第一,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引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第二,家校配合,调整方式。

在我班内有一男生,经常独来独往,与班内同学格格不入,有时课间大吼一声,借此发泄心中的郁闷,偶尔与任课老师顶撞几句,学习时好时坏,极不稳定,对其说教几次,未见效果。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这个孩子自五年级时家里添了小弟弟后,性情大变,父母批评几句就拍桌摔门,从未给过弟弟好脸色,父母为此经常闹心。了解情况后,我与其父母商讨,分析其变化的根源在于排斥弟弟,以为弟弟取代了自己的位置,并且父母总是偏心,爱挑他的毛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着使他逐渐接受小弟弟,老师与家长平时多抽时间与他交流,逐渐改变他待人接物的态度。经过多方面做工作,一个阶段后,这个孩子不再讨厌弟弟,有时还领弟弟到公园玩,在校与同学关系有所缓和,开始融入班集体中。 第三,尊重学生,改善关系。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不听教师指挥,爱闹情绪,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这就需要先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朋友关系,尊重他们,和他们平等相待,理解、倾听学生的心声。处理学生问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验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信任,愿意与老师沟通,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感受。遇到逆反心理的出现,要耐心冷静,找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加以疏导。去年我们级部有一男生与一位任课老师发生了摩擦,上这位老师的课不是无精打采就是趴着假睡,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见此情况这位老师很着急,担心学生误了学业,主动找他谈心,希望他敞开心扉,有意见尽管提,老师虚心接受,可不能为了制气误了自己的学习。学生见老师放下架子与自己交心,设身处地为自己考虑,颇受感动,也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决心把落下的功课尽早补上。只要尊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师生关系就很容易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会得到缓解。

只要我们正确对待,适时教育引导,尊重学生,改善关系,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可以逐步消除的,他们也将顺利渡过青少年的逆反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78a423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