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你的前世今生

2022-11-14 08:1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廊桥遗梦——你的前世今生》,欢迎阅读!
廊桥遗梦,前世,今生



廊桥遗梦——你的前世今生

引言:东关廊桥毁憾

“断了断了断了,倒掉了……”伴随着痛心惊呼声的连续不断,历经871年沧桑的永春东关桥被百年一遇的2016年第十四号超强台风“莫兰蒂”洪水冲断。桥上的6根柱子用的是永春济川古砖被破坏,6间桥屋被冲垮,桥墩开裂。听,痛彻心扉的《东关桥断感赋》:哀哉!莫兰蒂撕其体,海龙王扯其肤。于是百秋长栈,一日大窟……吁嗟!而今断桥重有,残雪未。织女牛郎,聚时分而远绕;许仙白氏,离咫尺而难抒……脉脉然,翘盼沟之拢;愔愔若,笑迎幼之逐。必将返神奇于永郡,归灿烂于文都。

东关廊桥神韵

东关廊桥虽一大窟,但屹立之,仍显出维纳斯之般的神韵。

它之神韵,在于悠久历史,至今(2018)已有873年,它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的桥梁。

它之神韵,在于建筑结构:桥长85米,宽5米,木石混合结构,四个桥墩,五个桥孔。桥墩是由大块的石头干砌而成,不用一丝一毫的钢筋水泥,桥墩下面还压着一层大松木,古称“睡木沉基”。墩上再用巨大的石头叠垒三层,用来架设大梁。每个桥孔用22根分上下两层辅设的特大杉木作梁,梁以上部分全部都是木结构,桥面上还盖有屋顶,就像装有顶棚的人行天桥一样,有桥屋26间,木架砖墙、青瓦屋顶。

它之神韵,在于其作用:既可供远行的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有增强桥梁的稳定性,阻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还能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收到实用、坚固、美观的效果;它历来是交通要冲,为闽中、南往返的必经之地。

它之神韵,在于美丽的传说:建桥时一位拄着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现了。老人巧布机关,使马用付出了大米5000担,银子1.5万两,从而及时建成此桥。大桥建成后,老人踩着一朵白云从桥上通过,向泉州府飘去。桥,称之通仙桥。

它之神韵,在于文人墨客赋诗词文:清王光华《通仙桥诗》:“桃谷寻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双鱼塔近残霞散,五岫台空落照低。置驿此间通上国,放舟何日到仙溪。会当立马金鳌上,大笔淋漓认旧题。”

它之神韵,在于民众的梦之完美呵护修建。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复建,民国18年(1929年)里人李俊承母子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为防止雨水浸蚀桥板及供行人歇脚,在桥上建造20间木屋,屋架、椽角和两篷都是木隼结构;正德三年(1508年),在桥上“砌砖为路,列椅两旁”,并在桥头用地产粘土青瓦搭盖雨遮。桥西还存有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东关大桥序》碑刻和光绪元年(1875)知州翁学本书写的《古桥通仙》木匾。1963年,为加固桥梁,增置倒吊梁和四道雨篷,桥第三墩处辟一壁龛,龛额书“观自在”,石刻楹联为:“幸指迷津通觉岸,愿瞻佛日荫慈云”



1




“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慈灯悬彼岸,千年般若常明”,供奉观世音佛像。

东关廊桥感慨

东关廊桥,虽然没有长城的浩大,没有桂林山水奇特,没有泰山的巍峨,但,它的形象秀中有韵,韵中引品,品中陶醉,醉中感概。走在永春东关桥的桥板上,脚下是凹凸斑驳的木板。透过一道道凹陷的木痕,800年的悠悠岁月,为古桥涂抹上一层沧桑、一层神秘、一层深邃。踩在这古老的桥板上,空旷的回声,总是轻轻地唤起了人们的追忆。在桥屋里,列椅两旁,以憩行人;还有一佛龛,供奉观音,龛下有青石雕刻双狮戏球、荷莲花卉,雕工细腻。桥的入口处有一匾额,书“古通仙桥”。 伫立桥首,可见桥屋项用地产黏土小青瓦铺面,青砖砌脊,飞檐重叠,如翼高翘。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秋风凉煞的日子,我来桥头,方觉一抹红艳于绿翠间跳跃,惊鸿一瞥中不由花容失色。这虹廊桥红漆成古典的妆浓,静谧祥淡冷静雍然的俯卧于静流上,丰满而不臃肿,优雅而不轻佻,惊艳而不哗众,憨厚而不俗气,逍遥而不懒怠。我仿佛穿越到南宋廊桥初建时的烟雨中,架者轻轻圈起马辔,长长“吁”得一声,我的心情,于是也如被一坛陈年酒酿浇透般迷离恍惚。我慢慢穿行在桥内,细细欣赏感受每间廊屋顶部靠近顶棚的梁壁的画:“喜迎宾客”“文王求贤”“悟空治妖”“哪吒闹海”“益寿延年”“青龙吐珠”“嫦娥奔月”“麻姑献寿”“劈山救母”。甚至还有副唐卢纶的五言绝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我行走在廊桥中,看到有些人靠在护栏上闲聊寒暄;老人们聚在一起叙叙旧;年轻的妈妈们抱着婴儿逗乐;儿童们奔跑嬉戏;农人们肩负背篓,荷着锄头匆匆掠过;一切似乎还和几百年前一样。

我靠近那几位老者,与老者闲聊东关廊桥历史和人文,一位老者告诉我(采访画外音)生在这,长在这,对这桥有种依恋。“忆昔华夏少,闽南独。东关壑道,西岸廊屋。五孔六墩之构,沉基睡枕之庐。何况李岸临舟,赞其香浓曲妙;文公走马,称其瓦绿梁朱。跳肥鱼乃寻偶,歇绮燕则养雏。冬来退士,夏过挑夫。写春秋之盛况,搭南北之通途。至能刊于方志,载于典书。遥想州官厉建,县令亲督。总管剥于黎首,神仙造其浮屠。百姓弹冠兮,犹得翡翠;一桥跨堑兮,莫摆舳舻。”听着老者感慨,我我仿佛穿越到南宋廊桥初建时的烟雨中,架者轻轻圈起马辔,长长“吁”得一声。我故作湉湉然下的轿来,却长吁短叹目瞪口呆于这想象之外的造物。

告别老者,我继续前行,遇到一位邻县特意来游玩观赏的游者,上前与其攀谈对东关廊桥印象,他说(采访画外音)廊桥是一个僻静的所在,而这恰恰成就了许多厌都市逼仄生存空间的人们亲近自然的理由;城里的人想出去呼吸城外自由的空气,显然,廊桥和别的建筑物一样,很不经意间成了某个故事的滥觞地。这东关廊桥的建筑,让我不由感叹于古人的智慧与魄力去建造这样庞大的工程。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78ae7c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