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课后练习夯实语文阅读教学

2022-09-14 05: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效运用课后练习夯实语文阅读教学》,欢迎阅读!
夯实,课后,语文,运用,练习

有效运用课后练习夯实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奚颖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1年第10

要:课后练习聚焦于语文要素,明确提出了每篇课文的训练目标,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保障。有效运用课后练习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教师抓住教学重点,克服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感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后练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8-0014-02 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精读课文的后面都设有练习题,这些课后练习聚焦于语文要素,明确提出了训练目标。课后练习为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立足课后练习,有效地发挥每个习题的教学功能,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发挥朗读功能,在朗读中积累

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的要求很多都是关于朗读方面的,说明朗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必须要重视发挥朗读的功能。不同的课文提出的朗读要求也有所不同,关注这些细微的变化,能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品味,边读边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将背诵的要求落实在课堂上,加深学生的知识积累。

例如,《秋天的雨》(三上)课后的习题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秋天里的哪些景物?你在朗读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最美的是哪个景物?接着用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用彩笔画出第一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体会这句话在整个段落中所起到的总领作用。再让学生根据中心词五颜六色找一找这段话中写了哪几种颜色,用彩笔将段落中描写颜色的词一一表示出来。最后找一找与这些颜色相对应的景物,一边想象秋景一边美美地朗读,并根据彩笔的提示进行背诵。这样,学生不仅积累到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而且很快都能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了背诵段落的学习任务。 二、提取关键信息,读通读懂课文


课后练习二大多是围绕理解、交流而设置题型,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与领悟能力。阅读课文,得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读出体会,利用提取关键信息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

例如,《父亲、树林和鸟》(三下)课后练习二要求学生辨析关于父亲的判断,并说出理由。这些判断直接指向文本的理解,学生需要從句子中提取关键信息,在自主辨析与同学交流中才能得出结论。第一条和第三条的判断依据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很容易找到。第二条和第四条的判断则可以提取闻到鸟的味道、看见叶子在动、鸟要准备歌唱了等信息看出父亲对鸟十分了解,提取的四个没有鸟真的唱了起来等信息看出父亲的确很善于观察。课文中只是说父亲喜欢树和鸟,但不一定当过猎人的人才会这样,所以第五条的判断学生找不到相关信息,这就说明学生读书时是真正动了脑筋的。根据提取的信息,文中父亲爱鸟、懂鸟、护鸟的形象也就鲜明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了。 三、仔细推敲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对每个学习单元都安排了语文要素,并在单元首页中明确标出,不需要教师再去探究,而每一篇课文是如何落实这个粗线条的要求的呢?很多课后练习三就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细化。仔细推敲习题中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课文。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带刺的朋友》课后习题三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对刺猬称呼的不同之处,体会情感变化,显然就是对感受生动的语言的具体细化。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对于刺猬的三次称呼,然后联系生活经验,细品其中蕴含的情感。如,称呼那个东西时是初识刺猬,感情比较平淡,没有起伏;那个家伙时作者已经对刺猬的一举一动有了兴趣,这样称谓就显得比较亲近;当刺猬用自己的智慧把枣儿全都扎在身上快速溜走时,作者惊叹不已,称呼它为小东西表现了对它的亲昵宠爱,纵观这三个称谓,不难看出作者对刺猬的感情正在逐步加深。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读课后练习中的三句话,学生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重视小练笔,及时巩固拓展

教科书根据需要在某些课后习题中灵活地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后模仿文中的写作方法学写一些小片段,旨在引导学生由读学写,在读写结合中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巩固和适当拓展。

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三上)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文中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进行细致的描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受产生了共鸣。因此,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内容:描写的是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水泥道的风景,在平凡之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其次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梧桐树的落叶进行重点描写,并加入丰富的想


象。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课后小练笔的要求,明确要求写什么内容,如早晨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场景,或是闻到的沁人心脾的桂花香等,或是放学路上看到的夕阳映照下的住宅附近宁静闲适的景象,或是闻到路边小摊飘出的鸡肉串香味等。

在明确所写的内容以后,然后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先整体描写观察到的景物,然后具体描写一两个景物,并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感情。由于学生刚学完这篇课文,都能非常顺利地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所写的片段饱含真情实感。

课后练习紧紧扣住课文内容而设,正确体现了语文训练的意图。有效运用课后练习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教师抓住教学重点、克服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感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8dbfca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