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农隶书风格之创新

2023-03-24 02:3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金农隶书风格之创新》,欢迎阅读!
金农,隶书,风格,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金农隶书风格之创新

作者:王玉川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

摘要:金农,工书法、善楷隶,尤以隶书见长。金农隶书以拙取胜。从不同角度对《华山庙碑》与金农临《华山庙碑》进行比较,以及对金农各时期所临《华山庙碑》进行对比,这些不仅表现了一位天才艺术家非凡卓越的气魄与胆识,也充分证明金农是书法史上翻古法灵采独标的成功典范,由古而新,又由新而古,不断的变古出新,冲破古法的束缚,体现了金农隶书风格的创新性。

关键词:金农; 隶书; 华山庙碑; 隶书创新

作为革新派书法家一方面耻于帖学的奴书,另一方面把汉魏以来的碑刻片石(西岳华山庙碑)作为师法的对象,因此金农隶书的发展演变用自己的实践,冲击传统帖学书风。纵观金农的隶书发展变化,可以感受到其创新精神贯注其中。金农不仅是一位反叛二王传统,全面师法碑版和无名书迹的典型书家,也是成功地从隶书碑版中创造出自己艺术语言和风格的书家。 一、金农生平概述

金农,浙江杭州人,弱冠从学于何焯门下。金农天资聪颖,好学癖古,家中藏有金石千卷。金农性格逋峭,世人视为迂怪之人。少年以诗名,诗格高简奇逸,与丁敬等多有唱和,为浙派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中年享漫游,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金农以扬州八怪为主体,主张革新,张扬个性,在他的眼中书法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二、诗人情怀

金农在中年之前,首先是一位诗人。少年即以诗闻名乡里。金农去萧山拜访了九十一岁的毛奇龄,并得到了极高的赞扬:吾年逾耄耋,景迫崦嵫,忽睹此郎君,紫毫一管能癫狂耶!”[2]二十一岁时金农离家投师苏州,学于何焯,受何焯的影响,青年时代的金农也有金石之气。三十岁前后的金农与诗友杭世骏、丁敬、鲍鉁相唱和,创作了很多诗歌。金农回扬州时已经四十四岁了,从最初去扬州到此时,金农以诗会友,书名也被人熟知。从北游归来到其四十七岁在广陵间写了《冬心先生集》,他过着相对稳定的文士生涯。 三、荐举不就

金农一生有很多遭遇,说他是一位普通人,他却是一位文士,说他是文士,其生活境遇又更接近于平民。他曾贩卖古董,造酒营生,卖字卖画,抄写经文换米,但在诗书画上追求超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的足迹。金农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其终生未能进入仕途。他一直未在考场出人头地。雍正三十年,开博学鸿词科,当时,汉族文人的遗民心态还未完全放弃,应试清皇朝的举业,被看作是一种屈辱。快五十岁的金冬心受裘思芹推荐,带着不好的心情赴京赶考,结果居然没有中,应了俗谚,鱼没吃到反惹一身腥气。因此,逆反心理陡然爆发,不仅绝意仕途,专心书画,而且书法观念也与帝王倡导的主流风格背道而驰。急于仕进的金农受到致命的一击,心情抑郁惆怅,对人生丧失信心,于是转而结交高僧名士,食贫茹苦,周游四方。金农一生不得志,这却使他有更多的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遍古今,看遍天下,也成就了他的反叛性格。由于金农愤世嫉俗的思想,行为极端的逆反心理,使其能够突破古法的束缚,开启清代碑学的先河。

正是因为金农的才气,艺术气息浓厚,再加上他一生未进入仕途,特别是金农应博学鸿词科举之选名落孙山后,在艺术创作上更增进了他对当时书风强烈不满的反叛精神。为了弥补未中选后的心理平衡,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在隶书的创作上,一心投入书画中,因此这两点对他以后的书法创新道路上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金农七十二岁所写的《华山庙碑》已经达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地步。结体由扁平变为长方,用墨由浓重变为简淡,留白由少到多,笔画由拥挤变为萧散,竖钩变成斜笔,运笔悉由藏锋变为偏锋,艺术意态由凝重变为活泼。这些变化说明金农的心态发生了嬗变,其艺术追求也随之转移,古朴浑雅,反朴归真。他超脱尘世,游戏于艺,体现在艺术风格上则是去除一切娇饰,惟葆真淳本色,寓大巧于方拙,显至美于无华。

总之,金农一生的书法都离不开《华山庙碑》,每一次变革都是以《华山庙碑》为中心,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尝试与创新。通过原碑与金农所临的《华山庙碑》进行比较,更显而易见的看出金农在此碑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从规模原帖到脱离原帖再到直接与原帖无关的这些过程,都是金农变古创新的结果。所以,通过此篇文章,让后人学会怎么学书法,怎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书写一种字体,都以创新的精神去变革,这样便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了。通过对金农的《华山庙碑》的深入研究,才真正体会到学习书法不能取其形而要得其意,书法创新的前提,首先在于多感受,用眼用手,用笔用墨,要充分运用自己开放性的想象思维去深化这种笔墨感觉。 参考文献

[1] 王倩.浅析金农艺术特色的继承与创新[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2] 孙贺.浅析金农隶书风格的成因[J].美术学刊,2013,(7. [3] 吴升辉.金农的隶书之变[J].中国书法,2013,(5. [4]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陈永前.金农隶书艺术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3. [6] 刘秀伟.金农书法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09.

[7] 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王玉川(1990.08.26-),男,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936f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