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

2023-03-05 17:3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阿富汗战争》,欢迎阅读!
阿富汗,战争

制海权、制空权与国家安全——阿富汗战争结局分析



2001107日美国向阿富汗塔利班宣战到127日塔利班放弃坎大哈并决定向阿临时政府投降,共计61天。从纯军事角度分析,这是一场难度大但结局利落的战争。

19世纪以来,阿富汗是大国必争但却没有那个大国可以打赢的地方。1838年,英国以阿富汗拒绝和英缔结反对波斯和沙俄的同盟为借口,入侵阿富汗。次年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1793-1863弃都北逃。8月英军攻陷喀布尔,立舒加1816-1845为王,此后,阿富汗人展开游击战争,迫使英国于184112月签订撤军条约;次年英军复克喀布尔,再遭重创后彻底退出阿富汗。187811月英国以阿富汗拒绝接受其保护而投靠俄国为借口,二次出兵阿富汗,迫使阿富汗于次年5月与之签订《甘达马克条约》9月阿富汗人民起义并开展游击战争,迫使英军于1881年退出阿富汗。1919年阿富汗国王阿马努拉即位后,致信英印总督,要求废除英国的外交控制权,英国拒绝并于同年5月出兵阿富汗,阿人民奋起反抗。8月双方缔结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197912月苏联因不满阿富汗阿明政权,出兵阿富汗并占领喀布尔。在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下,19867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从阿分批撤军。

英国和苏联是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之前的两个世界极的霸权国家。英国三次出兵阿富汗,除最后一次是当年议和外,其他两次作战时间均在三年之上,且英方损兵折将却无功而返。苏联依靠其强大的常规作战力量,在阿富汗进行了为时六年的持久战,结果阿富汗战场成了苏联的“坟场”

如果将英国和苏联在阿进行的这几场战争,与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作一比较,会觉得他们失败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拿破仑入侵俄国到美国入侵越南,再到勃列日涅夫出兵阿富汗,人民战争都无一例外地是大国入侵者的坟场。但如果再将这些发生传统战争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相比较,们也许会说,这是因为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离海太近,没有多少海上力量,而它们面临的对手又是具有强大海上作战力量的美国。但是,如果将上述传统战争与这次小布什发动的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相比,似乎就会觉得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战争结果并不是美国人再次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相反令许多军事专家始料不及的是,美国人竟只用了61天的时间和一两万地面部队,就在阿富汗高山峻岭中打赢了这场近两百年西方人打不赢的战争。

这是为什么呢?要解释其中原因,我们得先了解军事技术曾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及其对战争史的影响。

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古代主要是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而满足这一经济目的的首要条件是人力和土地。与此相应,那时的军事手段多表现为人的自然力量(即“十八般武艺”)及其辅助手段即冷兵器(所谓“刀枪棍棒”)的娴熟应用;军事攻击的目标则更多地体现在对攻击国的生存条件即土地和人口的强力占有。这样便产生了以攻占和保卫国内 (而不是海上)要塞为目标的陆权国防理论,人力和陆战所需的步兵便成了那时军事活动胜利与否的基本条件。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都是远古文明多极化发展


进程中出现的强大国家,这些国家都无一例外的是陆军大国。古希腊是一个例外,雅典城邦因其靠海和多山,发展出世界最早的海上贸易和海军,但由于它过于接近以农业见长的斯巴达城邦,这使得雅典被斯巴达的强大的陆军踩碎了。

17世纪英国工业发展出由经济扩张必然产生的世界贸易。世界贸易的前提条件是安全的海上贸易线。这样便产生了以远程海军为主要作战手段,以控制海上关键岛屿为军事目标的海权国防理论。这时国家防卫概念已从以前的本土防卫转化为海上防卫。把战场推向敌国边界是海权国防观念的重要特征。而蒸汽机及由此产生的远程航海作战技术的出现,又使这种国防观念得以实现,并使西方海军有了比东方陆军更为机动的从敌国海岸任意一点实施军事切入的攻击能力;火炮在海战中的大规模运用又使海军有了近海纵深打击敌国的沿岸防卫力量的优势。海上机动性和远距离纵深打击能力使东方陆军及其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冷兵器失去了优势。新的军事作战方式的变革,使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在东方战场上获取了包括鸦片战争在内的一系列胜利。但必须提醒的是,这些的胜利一般多是在沿海而非内陆地区获得的,比如英军的在中国沿海取得胜,却在中国三元里被中国乡民们打得丢盔撂甲,就象英军在印度沿海城市取得胜利,却在阿富汗被打败一样。

接着就是制空权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国家(比如法国),都因死守传统战法(克劳塞维茨是这种战法的理论先驱)拒绝军事变革,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均被打得一败涂地。相反由于率先采用飞机配以坦克集团军、高度机动的大纵深地空一体化作战,及潜艇在水下控制海权的新型作战方法,德意日轴心国却在欧洲、亚洲和地中海地区获得了先发制人的胜利。但是在德国入侵俄国,日本攻击美国并使有限战争转化为无限战争时,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才因经济不支(并不主要是作战方式不当)而走向失败。

截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已完成了从制陆权到制海权再到制空权,即从平面战争到立体战争的军事革命。在这合乎逻辑的一系列演变中,占据技术先锋的国家,少在有限战争中总是赢得胜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天真地犯了英国在后期对外战争中一直尽力避免的――深入东方国家内陆作战――的大忌。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以及20 世纪末的波斯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正好相反,美国发动朝战和越战都是从大量投入地面部队开始的,这在当时的军事技术条件下,其结果只能是惨败。当时美国所拥有的军事手段,除了原子弹外,基本都是常规武器的最高水平。尽管这时的军事作战已完成立体战争的变革,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没有出现在卫星监控技术引导下的导弹准确打击和拦截技术,地面部队和常规武器仍是当时决定战争成败的基本军事手段。

历史走到80年代,就在美国还为越战噩梦所困扰的时候,世界已悄悄地萌生了信息革命。 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对各民族国家具有生死存亡意义而对历史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美国科学和战略学家敏锐地意识到这场信息革命对国家主权安全的巨大意义:1982年,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国防部国防情报局局长丹尼尔?? 格雷厄姆领导的专家小组向里根政府提交《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论文,强调美国应充分利用信息高科技优势率先开发利用外层空间,通过空间竞争确立美国的军事优势。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意识到原子弹对战争的意义一样,


里根政府迅速采纳了格雷厄姆的建议,依据“高边疆”战略思想,正式向世界宣布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对于该计划,从表层分析,它想通过空间卫星监控技术建立一个拦截敌国导弹的防御系统,从而使核打击对美国失去威慑作用;从深层分析,它预示着自飞机和潜艇技术引起的对低层空间和浅层海域军事争夺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场新的战争形式即信息高科技战争形式,将首先借助外层空间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海湾战争,连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克劳塞维茨式的传统战争理论与现代高科技信息战争理论所进行的有史以来最认真的较量。克劳塞维茨是18世纪生活在普鲁士却对近代欧洲战争理论最有影响的军事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的军队。通过武力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决战是达到目的的基本手段。在决战的诸形式中,由几个战斗形成的一个大规模会战的战斗成果最大。在会战中,主力会战是战争的重心。但在20世纪末,战争模式却发生了与克氏理论截然不同的变化。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与传统的“诺曼底”式(也可称作“克劳塞维茨式”)的大规模地面部队率先决战的战法不同,由于有了卫星信息监控和引导技术,美国得以充分掌握敌国信息并从海空远距离对伊南两国实施大规模“切割式”导弹打击:在这种打击中,美国先摧毁敌国“大脑”即信息中心和“造血功能”即生产能力,其次是“神经传递”功能即通讯交通能力,再次是扫除一切可疑的目标。在这些任务完成,在敌国失去了除作战人员的体力之外的战斗力之后,美国才开始――并且是在对敌方坦克具有大杀伤力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的配合下――地面军事切入的。

仅从纯军事而非纯政治的角度看,阿富汗战争实质上就是一场信息战。由于美国人掌握了在外层空间卫星技术基础上制海权和制空权,优先采用卫星技术,对塔利班的信息了如指掌。掌握了塔利班的信息,又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美国就可以用强大火力切断塔利班作战系统之间的通讯联系,将庞大的军事作战系统点击切割成互不相关,从而各部分没有能动反应力的“板块”。此后,美国再派为数不多的地面部队进入阿富汗将这些被动的“板块”围而歼之。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是这样被打败的;科索沃战场上,南联盟也是这样被打败的;这次美国人又用同样的方式赢得了阿富汗战争。由此我们不能不承认,在21世纪的战争日历上,克劳塞维茨式的人力战争已成为历史、人民战争的“无敌威力”也开始大打折扣。如果说,这些传统的战争形式,在海湾战争之前,还具有本土自卫的功能的话,那么,最近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则告诉我们,传统的利用本国地理优势开展“人民战争”的战法,其本土自卫功能也正在消失。可以说,在新世纪的战场上,谁掌握了外层空间的监控技术,谁就掌握了低层空间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而也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不能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国家,不管从进攻还是从防卫的角度看,其安全是不能得到保障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9b809f80eb6294dd886c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