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性

2022-12-14 17:2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美育,重要性,高校,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性

作者:孙瑶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4

要:文化艺术的传承是以保证美育的普及为基础的。美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美育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内容,是支撑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无论文、工、农、理、医等任何专业人才都不应将文化艺术束之高阁,不顾人类文明的沉淀。 关键词:美育;审美;高校;公共美术;文化艺术

从人类发展最早的活动上来讲,审美活动是属于全民的。早在洪荒时代就有了首饰,古人类将每一颗彩色的石珠手工打磨并对穿打孔,用细绳索串联挂在手臂、脚踝、颈项上。这一行为已经与最初的将猎物利齿打孔串联佩戴以彰显勇敢有了本质的区别。当古人类对石珠的形状、大小有了取舍甚至对颜色有了涂绘装扮、搭配选择之后,这件挂饰已经与彰显勇敢功利性质渐行渐远,直至完全成为一种审美的需求。人类在长期的造物活动中,同时也创造艺术,创造了美。类似于首饰的例子颇多,如原本只是蔽体御寒作用的衣服在材质及颜色、款式上的发展;原本只是储物作用的陶器在造型、色彩、图案上的发展等。这些资料都可以从民俗社会学中找到,足以证明审美活动是一种全民的活动。正如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讲过的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而知也。社会的大发展不断给文化艺术冠上的高贵的光环使得其与大众日常生活愈加脱节。与文化艺术的接触在今天成为研究、成为鉴赏、成为具备高层次文化素养的人群才有资格讨论的素材,普通市民阶层则选择了自动疏远的态度。德国古典文学美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也提到,人最初的天性是完整和谐的,是具有完美人格的。而工业社会的大发展促就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人性的矛盾。社会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分工的需求间接引导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现,但却误导了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这不仅使社会和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也使得原本完善的人格出现了严重的缺口。席勒在当时便极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弥补人性发展的这种遗憾。

审美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与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相辅相成的两个内容,文明是文化的升华体。考察人类各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其文明都是全民普遍文化的积累,是文化沉淀的继承和创新。

原始未经涂绘或上釉彩的素陶与釉陶、彩绘釉陶是大不一样的。一般性的因为某种需要而创造物品与在这个物品实用性基础上进行加工美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需求层次,如果人民群众普遍认为任何物品的装饰美化都与自己无关,那是专业人才的分内之事,甚至发展到对美化内容不予理会,那么群众的整体层次就会降低,由普遍群众文化组成的社会文明程度也将降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完善人生的重要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审美教育是文化素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陷入现在高校的专业分科而罔顾审美教育,这不仅是对人类文化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淀的漠视,也是个人完善人格养成的障碍,更会造成全民文化素质的降低、衰退以及社会发展阶段文明的低迷。

人的思维主要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任何事物的成功创造都不是其中单一思维形式的最终成果。进行文化艺术活动主要侧重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熟练运用只有通过广泛的审美活动才能完成。五四运动期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里的美育范畴就包括美术、文学音乐、舞蹈等一切能够引起人们进行审美思维、审美活动的美术是美育内容的一个部分,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不可缺失性,就在于培养发现美的眼,通过艺术作品使观者感受到形形色色的和谐。丰富的感官,使人的本质力量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最终造就敏锐的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的诸如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这些社会功能,使得美术活动必然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记录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明都在美术作品中得以形象的记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以来,笔者发现直到今天刚接触这一课程的学生还是普遍地认为美术就是画画,这是一个非常狭义的理解。随着以美育代宗教提出以来,美术就有了更为细微、广泛的概念。所属造型艺术的绘画、建筑、雕刻、工艺美术等,以及书法、摄影等视觉艺术统属于美术。例如,代表史前文明的岩画、彩陶;代表奴隶社会文明的青铜器,陵墓等,这些都成了阶段文明的载体。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美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将更加丰满。

作为美育内容之一的《美术鉴赏》课程,其重要意义着重体现在它的教育、审美、认知、娱乐这四个社会功能上。它可以通过非常直观形象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道德修养的启迪教化,如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中国画作品《女史箴图》、法国画家库尔贝的油画作品《碎石工》、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等。以《女史箴图》为例,作品虽取材自当时文学家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但在当时人们识字率低的社会现实局限下,其社会影响力以及产生的教化作用却远远高于文学原著。这也是美术作品在美育的一切内容中最独特的功能体现。艺术家以自己的生活高度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并将这种深刻的感受融入作品之中,以寄情于物的方式感化观者,以期达到共鸣,正如鲁迅说的美术可以辅翼道德。作品中规劝女性恪守妇道的封建伦理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虽然已经失去了光环,但画面人物形容生动、衣裙款款;线条流畅婉转,设色典雅秀丽,作品本身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它的审美价值。即使我们因为时代性或者各种其他原因不能认可艺术家的精神立场,无法体会作品的教育性和认知性,也依然不妨碍我们对作品本身的欣赏和品读。画家以日常生活为场景布画,又为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提供了直观的考证资料。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式的美育过程,是我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美术在这里所代表的绝不仅仅只是一副画作,或是观者对这幅画作的视觉接收。这个艺术作品品鉴、解读的审美过程,就像梁启超说的:把我们卑下平凡的境界压下去,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得到了一种救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da27eb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