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婆子与彩旦的特点研究参考文献

2022-04-13 17:3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戏曲中婆子与彩旦的特点研究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彩旦,婆子,戏曲,参考文献,特点

戏曲中婆子与彩旦的特点研究参考文献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引言】京剧文丑中两个角色的差异比较 【第一章】京剧婆子、彩旦表演的异同 【第二章】京剧文丑表演代表人物及其风格 【第三章】京剧彩旦和婆子表演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戏曲中婆子与彩旦的特点研究参考文献

结语

通过本篇文章对婆子、彩旦表演的分析,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婆子和彩旦两种表演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弥补了京剧丑行研究当中关于这方面理论的空缺,虽然多年中京剧理论的研究愈见完善,但是仍没有对丑行之下这一男性饰演女性角色的两个分支进行过梳理,所以,本文选择从这一角度切入,从扮演人物、表演技法和服装扮相三个方面的不同进行了论证,充分说明了虽然二者相似,但却并不一致的问题。为今后的演出实践创造了理论的依据。

第二:婆子、彩旦两种表演在丑行的分类中虽属一门,但因其角色和作品近于生活,文学性不高,不如方巾丑讲究、细致,所以在学习当中易被忽略其可研究的价值。实际却不然,通过文章对于京剧历史上几位表演艺术家演出风格和特点的总结,可以看出这类角色的塑造是有根基和传承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创作人物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由此,可证明关于婆子、彩旦的表演理论的研究的是必要的,势在必行且不可忽视的。

第三:关于婆子、彩旦的表演,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产生了一些误解。因为其人物本身反串所带来的喜剧效果,易使演员对这类人物的把握有所偏差,从而出现"庸俗、媚俗、低俗";艺术格调和演出风格。本文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三条关于彩旦、婆子表演的审美特征以正视听,即追求人物的真实可信、演出人物的通俗不脏和依据程式表现人物的基本要领。力求在这一问题上能够做到正本清源,为塑造此类人物提出理论要求和依据。使婆子、彩旦的表演中能诞生更多的精品和佳作。

在这篇论文的总结与书写过程中,本人通过对婆子与彩旦表演的梳理,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京剧丑行艺术的深邃,整理了多年所学,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婆子、彩旦两类表演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也激起了本人对此更大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希望在此论文的理论基础上,能够指导实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和角色以回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继往开来,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和宝堂.于连泉花旦表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吴小如.看戏一得:吴小如戏曲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陆尔奎.辞源.商务印书馆,1915

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齐如山.清代名角录.中信出版社,2014 金受申.立言画刊.北京立言画刊社,1938 齐如山.国剧艺术汇考.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陶君起.京剧的角色分行及其艺术特点.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马少波、章力挥主编.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吴同宾.京剧知识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f5a121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