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的诗句】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_全诗赏析

2022-10-03 14:1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风的诗句】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_全诗赏析》,欢迎阅读!
江风,锦城,全诗,纷纭,诗句

【描写风的诗句】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_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清楚如话,但对它的宗旨,从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以为它只是讴歌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升庵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说诗?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节轨制极为严厉,即便音乐,亦有异样明显的等级界线。据《旧唐书》载,唐朝树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天子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陈规定法,稍有违反,等于杂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破过功。但他居功自负,骄纵不法,放荡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回味无穷的是,作者并不对花卿明言责备,而是采用了一语双关的奇妙伎俩。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非常杰出的乐曲夸奖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详细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正确、形象地描写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协调的音乐后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取同样的写法:那婉转动人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徐徐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逼真地感触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机动脱,给全诗增加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斯之美,作者禁不住感慨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多少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详细形象的刻画,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遥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好赞美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言外之意是象征深长的。这能够从“天上”跟“世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皇帝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居然“得闻”,不仅“几次


闻”,而且“日纷纭”,于是,作者的讥讽之旨就从这种抵触的对峙中,既蕴藉悠扬又确实有力地浮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谗言而不刺耳,作得恰到利益。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供奉()。”(《好铨》)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151f94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