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典故的由来

2024-01-05 21:0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革裹尸典故的由来》,欢迎阅读!
马革裹尸,典故,由来

马革裹尸典故的由来

马革裹尸一词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是东汉初年的名将,他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兵平定了边境动乱,威震南方,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公元44年,马援打了胜仗返京洛阳,受到各方亲朋好友的祝贺。 扩展资料

其中,有位谋士名叫孟翼,也向马援送上几句恭维之话。马援听后,责备孟翼随波逐流,一味的'说夸奖他的话。孟翼听了十分尴尬,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又拿自己和汉武帝时期的伏波将军路博德比较,希望孟翼能教导自己如何长久保持下去。马援立志做个好男儿战死在边疆荒野,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孟翼听后,深感马援豪迈爱国,赞叹他的大将风范。一个月后,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主要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2546fe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