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燮《原诗·内篇》上的作诗之法

2024-04-07 10:3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叶燮《原诗·内篇》上的作诗之法》,欢迎阅读!
叶燮

论叶燮《原诗·内篇》上的作诗之法

摘要:叶燮在《原诗》中对诗歌创作之法进行了本质性的探讨,以造屋的步骤来比喻作诗的各个环节,认为诗人先有胸襟,而后向古人学习,通过分析诗人主观的内在条件,阐发诗歌创作的至理。

关键词:叶燮;诗法;取材;用材

叶燮在《原诗》(上)中提出了诗歌发展的正变说,即诗歌的源流和演变。他认为“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①。并用此来谈诗歌的发展,认为“时有变而诗因之”,诗歌是不断发展的,在此基础上他重视诗人自身的能力。提出了在不同时代,诗人面对不同际会,激发自身才力的问题。即“从来豪杰之士,未尝不随风会而出,而其力则尝能转风会”。(56)这样就把人和诗歌创作联系起来,以便探讨诗歌正旨及作诗之法。

叶燮认为诗歌创作是可以学习的过程。“诗之可学而能者,尽天下之人皆能读古人之诗而能诗,今天下之称诗者是也;而求诗之工而可传者,则不在是。何则?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93诗人的才力有高有低,他对自然风物的悟性也就因此有所区别,至于诗歌的具体创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作诗的境界取决于诗人的胸襟

叶燮将作诗与造屋作比较,说明诗的境界取决于作者胸襟,将诗人的胸襟比作房屋的地基。“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96)诗人先有胸襟,然后用胸襟容纳诗人自己的聪明智慧,与自然之物相遇,相融合。

在这里,叶燮首推杜甫,说明诗人胸襟的重要性。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就是因为杜甫以自己的胸襟为基础,包纳万物,因时而感,因时而发。“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97)叶燮以杜甫的《乐游园》为例,前写景,后写情。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合在诗歌中。“即如甫集中《乐游园》七古一篇:时甫年才三十余,当开、宝盛时;使今人为此,必铺陈颺颂,藻丽雕缋,无所不极;身在少年场中,功名事业,来日未苦短也,何有乎身世之感?乃甫此诗,前半即景事,无多排场,忽转年年人醉一段,悲白发、荷皇天,而终之以独立苍茫,此其胸襟之所寄托何如也!”(97)正是因为杜甫心怀天下的胸襟,他的诗作才得以流传于世,受人敬仰。 二、取材于古人

诗人拥有了容纳万物的胸襟之后,在创作诗歌时就如同造屋一般,要用到各种上好的木头,诗人就必须要取材于古人,博采历代大家之长处。从《诗经》、《楚辞》、汉魏、


六朝、唐、宋诸大家中提取材料,而且诗人不能单纯地复制古人的诗歌,还必须要从古人的诗作中得其主旨。叶燮指出“则夫作诗者,既有胸襟,必取材于古人,原本于《三百篇》、楚骚,浸淫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104詩人在明白古人诗作神理的基础上,在创作诗歌时就可以保持中庸,能够沿袭诗歌的主流而不平凡,即使语言华丽也不显轻浮。“以是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不伤僻,决无剽窃吞剥之病。乃时手每每取捷径于近代当世之闻人,或以高位,或以虚名,窃其体裁、字句以为秘本,谓既得所宗主,即可以得其人之赞扬奖借。生平未尝见古人,而才名已早成矣。”(105)诗人取材于古人是作诗的重要一环,有了材料,在面对运动着的万事万物时就有了前人的经验借鉴参照。 三、用材要化古为我用

取材之后,便要用材。用材在诗歌创作中处于立意、构思的阶段,用材若是用得妥当,就可以定诗作的格局,以造屋比就是指房子有了一个大框架。“既有材矣,将用其材,必善用之而后可。得工师大匠指挥之,材乃不枉。为栋为梁,为榱为楹,悉当而无丝毫之憾。非然者,宜方者圆,宜圆者方,枉栋之材而为桷,枉柱之材而为楹,天下斫小之匠人宁少耶?”(107

取材的具体步骤是先化去自我,充以古人神理,再化去古人,使古人为我所用。化去自我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主体意识,而是要剔除自己原有的不良习气。使自己成为一个空白全新的人之后,再用古人的精华来充实自我,那么优秀的诗作自然就做成了。“世固有成诵古人之诗数万首,涉略经史集亦不下数十万言,逮落笔则有俚俗、庸腐,窒板、拘牵,隘小、肤冗种种诸习。此非不足于材,有其材而无匠心,不能用而枉之之故也。夫作诗者,要见古人之自命处、着眼处、作意处、命辞处、出手处,无一可苟,而痛去其自己本来面目。如医者之治结疾,先尽荡其宿垢,以理其清虚,而徐以古人之学识神理充之。久之而又能去古人之面目,然后匠心而出。我未尝摹拟古人,而古人且为我役。彼作室者,既善用其材而不枉,宅乃成矣。”(107)用材与诗人的匠心有关,若诗人没有匠心,那么即使有充足的材料也不足以支撑诗作。善用好材料,才能做出好诗作。 四、词藻雕绘

房子建好后,就要粉刷墙壁,装饰好它。同样,诗歌也需要修饰。“宅成,不可无丹雘赭垩之功;一经俗工绚染,徒为有识所嗤。夫诗,纯淡则无味,纯朴则近俚,势不能如画家之有不设色。”(110)叶燮谈到了诗和画在审美特征上的同与不同问题。画可以不设色,如山云雾苍茫,可以用一种颜色而就。但诗如果自然朴素,就容易趋于平淡,缺乏神采。所以文辞需要用功推敲。叶燮因此提出了词藻雕绘的原则,强调必本之古人,以那些丽而则、典而古的作品为学习对象。既不能太华丽轻浮,也不能无奇而强出奇,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诗作。 五、结束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8ceca1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