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读后感

2022-08-03 05: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读后感》,欢迎阅读!
工业革命,读后感,中国,伟大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读后感

贫穷,落后一直是近代史西方文明对于中国的评价,但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出现了“中国奇迹”,中国创造了比她过去5000年所有朝代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的生产力,从一个极度贫穷的、人均收入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平原平均三分之一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强国。中国实际GDP1978年以来30倍的惊人扩张令世界为之惊叹。而我,也正是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中国,仅仅通过35年的变革,就从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世界头号工业国和制造业中心,要知道,很多先进的“资本”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条件良好的小国都一直无法做到这一点,而怀抱13亿人口的中国,却能够走出马尔萨斯陷阱,以独具一格的社会主义将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是什么东西,能够再一个穷国引爆工业革命,使经济腾飞?可惜工业化的秘诀,至今无人知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没说清楚,新古典增长理论也没道明白,而今天占统治地位的制度经济学更是误读历史,因果颠倒。难怪,工业化的浪潮,尽管在无数落后国家不断掀起,但除少数波峰能翻越贫穷的鸿沟,幸运到达高收入的彼岸,多数是无声退去,留下一片狼藉。”

以上是《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书中的一段原文,这段话不断的推动着我,让我想去了解中国经济腾飞背后的故事,于是,我买下了它。

本书的作者清华大学CCB讲席教授文一认为,中国进行了三次失败的工业化,而第四次也就是1978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才真正引爆了工业革命。中国的工业化起源于1860年,也就是在1860年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输给了英国之后。也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利,让清政府真正意义上认清楚了自己,并发愤图强,进行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现代化项目,以便改造当时非常落后的农业自然经济。于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和初步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洋务运动”正式吹响号角。并且,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早了整整八年,然而50年后,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政府债台高筑,国家风雨飘摇,社稷民不聊生,愿景中的工业化强国无影无踪。反观日本,晚了近十年的明治维新运动却使日本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并以此在198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甚至以战争横财再次推动国内工业化进程,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为什么比日本早了10年的工业革命失败,高中历史课本告诉我们是清政府的昏庸腐败,是封建主义的落后无能。确实如此,而当时的青年领袖们也看到了风雨中飘摇的中国是不能通过封建帝制继续走下去的。所以当时的“新青年”带领社会各阶层发动了“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榨取性”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制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照西方体制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

现如今,有时候会听到一些青年抱怨如今的社会有许多问题,如果按照资本主义发展可能会走的更好,而西方国家也老是拿民主与人权来对中国进行批判。显然这是错误的。对于中国来说,共产主义就是最好的选择,辛亥革命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辛亥革命后,新政府希望通过模仿美国政治制度(包括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使中国工业化。当时


在中国流行的口号是:“只有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可以救中国”。由知识精英组成的革命者认为,清政府没能将中国工业化以及中国全方位的落后,都是由于缺乏民主、包容性和多元化政治体制(这正是当代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当时社会民主深入人心,甚至比西方社会民主的要更为透彻,但是40年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仍然是地球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照搬欧美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一朝倾覆。证明了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于是,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大众在推翻国民党政权后,立刻投身于新的工业化浪潮中,并且依照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通过五年计划整合社会资源,并初见成效,但最终,第三次工业化尝试仍然以失败告终,30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崩溃的边缘”,四个现代化遥遥无期,正如我第一段所写,在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平原平均三分之一。

依照前三次工业革命经验,既不能走封建主义,又不能走资本主义,甚至连老大哥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也行不通,那为什么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成功了了?从书中的理论中跳出来,我认为首先是政权没有颠覆,之前的工业革命失败后必定变换了统治者,之前的工作被完全否定,一切从零开始。书中又讲到之前的社会格局要么是延续千年的封建主义,要么是照搬照抄的资本主义与中央计划经济,第四次中国工业化与之后的俄罗斯不同,这次改革完全没有接受任何西方经济理论和政府的的建议,而是按照中国国情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甚至谦卑的探索与实验由邓小平总书记带领下走出的独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很好的利用之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业化探索,比如说,计划经济时期的三十年间,中国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相对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包括国防工业体系,虽然这一体系非常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并完全靠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撑。其次大跃进时期也并非毫无作用,09年中国共有87085座水坝,其中99%86258座)都是78年之前修建的。使得邓小平总书记时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经济大受其益。

我们这代人,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展,也直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但是这种机遇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国已经是一个成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国家,目前正在以前无古人的速度向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军。而且中国用3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用350年才走过的道路,因此也必然积累了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和消极因素:比如猖獗的腐败、有组织的犯罪、前所未见的环境污染、迅速升高的离婚率和自杀率、大面积的商业欺诈与丑闻、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大面积的资产泡沫、迅速扩大的收入差距、阶级歧视、频繁的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等等,而且挑战远不止如此,中国还有很多短板: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医疗和教育领域进行进一步改革、完成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建立现代金融基础设施,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体系、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环境、反洗钱以及由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内容和现代法制体系。但是,谁有能否定中国崛起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呢?尽管存在上述一系列严峻挑战,只要中国能够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工业化顺序完成产业升级,维持政治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宁,那些一大堆问题


只不过是“成长的烦恼”,完全构不成像非洲、拉美、东南亚和中东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陷入的贫穷和中等收入陷阱那样的结构性顽疾和威胁。

读完整本书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但很多书都是重在说教。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中国的近代历史带入到本书的主旨中?虽然全书看似呆板,偏向理论,却又带给自己思考的空间。是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这代人,对于国家或者共产党的历史了解甚微。文教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门,而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我们现在是大学生,更应该承担起大学生的责任。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的十年,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需要大批的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科技人才。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怎样才能抓住这凸显自我价值,为提升我国国力的有利时期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学好自己的基础和专业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是我们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每一个人走上社会,干好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英语、计算机更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又一重要素质,而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这也是必须的基本技能。我们应当紧追时代发展的步伐,把自己培养成德、志、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其次我们应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书呆子”,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教育,只有持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紧跟党的领导,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b5b8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