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诗》诗词赏析

2022-11-24 11:1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诗》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同心,诗词,芙蓉,杜公瞻

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诗》诗词赏析

《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赏析

杜公瞻生卒事迹不详,如今仅存诗词一首,就是这首《咏同心芙蓉诗》。“同心芙蓉”指的是“并蒂莲”,芙蓉在古代是描写盛开荷花的词语,亦称“夫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而并蒂莲则是荷花中的变异品种,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因而俗称并头莲、合欢莲、瑞莲等,为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几率仅约十万分之一。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灼灼”:鲜明状貌,《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都是描写植物的鲜艳颜色。“亭亭”:直立高耸的样子。首联描写并蒂莲的整体状貌,大意为:并蒂莲是荷花中的祥瑞珍品,在水中亭亭玉立,宛若芙蓉,娇嫩欲滴,鲜艳非凡。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并蒂莲一茎双花,单独的一根绿色茎杆,上面两朵红色的荷花相互辉映。颔联描写并蒂莲的花苞形态,对偶工整,“一”对“双”,“孤”对“共”,“引绿”对“分红”,观看细腻,描写轻盈,造词凝练隽永,生动传神。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颈联描写并蒂莲的颜色和香气。并蒂莲的颜色鲜艳明亮,娇嫩欲滴,吹弹欲破,把歌舞女郎的漂亮脸庞马上就比了下去,荷花的香气四溢,随着舞姬的衣袖到处飘逸。颈联用并蒂莲和漂亮的舞姬相比较,从而衬托出并蒂莲的娇艳和清香,确实是超凡脱俗的瑞品。其中的“夺”和“乱”非常巧妙,犹如神来之笔,刻画得惟妙惟肖。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尾联抒情,莲花本来就可以让人想念爱怜,更何况是同茎的并蒂莲呢?这里感慨自然造物是如此神奇,本来莲花就是超凡脱俗的仙品,让人倾慕已久,没想到还有并蒂莲这样的奇迹,怎么能不让人惊叹和爱惜呢?

杜公瞻的这首诗,描写了荷花中的变异珍品并蒂莲,从远至近,从形态到颜色和香气,用美人来衬托比拟,清丽而不秾艳,雅致而不俗媚,精致凝练,含蓄隽永,当属咏叹荷花的佳作。 扩展阅读:人物简介

南北朝时期宗懔著述《荆楚岁时记》,以亲身经历记录了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涉及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以及乐舞等,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到了隋代,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作注,并将《荆楚岁时记》所记南方风俗与北方风俗进行比较。后来《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荆楚岁时记注》一起流传,人们习惯上仍将其称作《荆楚岁时记》,从而使南北朝后期中国南北方的岁时风俗荟萃于一书之中,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荆楚岁时记》和《荆楚岁时记注》在唐朝被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从中国全面引进各种先进的文化和技艺,包括经史子集、建筑美术、民俗宗教等等,从而成为具有汉文化内核的日本文化。就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c03a8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