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教学设计

2022-09-04 03:1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横渠四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横渠四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了解“横渠四句”的内涵,体会其超时代的性质和具有的普遍的人类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2.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含义。

3.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本文的“以德服人”和孔子的的“为政以德”进行比较。

故事导入:

有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解说: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

解说: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解说: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hào、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

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基本观点: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同学们,你们今天为什么而学习?又为什么而生活?相信学习了《横渠四句》后,你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重点阅读,难点突破

电视剧《金婚》中有一段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呢?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思索人生的真谛,因不得求解而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考虑今日明朝而简单快乐。哲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却是一种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了解人生的真谛。

●梳理课文,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

句话的具体解说。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指出只有儒家所说的“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二、问题探讨

●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指的是哪四句?为何叫横渠四句? 前一问题可让学生自主找答案,后一问题可由教师点拨。

明确:横渠四句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因张载为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因而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他曾在《中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理解“横渠四句”的含义。1、首先研读第二段。 ●阐述对“横渠四句”的意义和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

明确: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请谈谈对本段中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②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明确:①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

2、研读三、四段 A孟子说:“夭yāo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明确: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

B阐述对“横渠四句”的后二句内涵的理解。 明确:“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托于“主”,儒家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

●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

请学生找到相关段落,并讨论探讨。参考:

为天地立心:“天”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简单地说,即是要我们端端正正地做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生民立命:儒家将命与义合而为一,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一个人果能如此,他就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能做到心安理得,都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安宁,这也可以看作是张载为万千生灵所确立的精神家园,所确立的灵魂的安顿处。可见,“为生民立命”其实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人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矛盾的。

为往圣继绝学: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子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往圣之绝学,也就是儒家先贤先圣一脉相传之道,主要表现为:以张扬仁义为根本,以正明心性为大要,以肯认伦常为旨归。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

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道理显而易见,能弘扬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能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唯有人类才能做到,或者说唯有哲学才能帮助人类做到。

●思考: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内圣外王)如何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

只有圣人才能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大公无私,天人合一。

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这样也才能做到德治,以德服人。

“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



●你怎样理解“内圣外王”?

参考: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



●横渠四句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

●“横渠四句”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又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参考:张载的这四句话具有超时代的性质,教师借此题让学生探讨这四句话的现实意义,可引导学生树立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为天地立心”,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然界的头脑,做好保护地球生态的工作,使万物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育。——做人是我们读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要做到“明理做人,问心无愧”。

“为生民立命”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迫,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实保证,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为百姓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

“为往圣继绝学”指继承和发扬古圣贤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使他们的救世情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仁德品性、人文睿智能重放光彩,照耀人类前进的道路。

“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化解各种文明危机,开展文明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确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努力的方向。



(五)教师小结: ●总结四句之内涵 1、“为天地立心”——达到对于天地宇宙的正确认识; “为生民立命”——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 “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古代儒学的优秀传统;

“为万世开太平”——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内圣”之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外王”之学

分析文章结构(结构紧凑、条贯有序) 一(1)提出问题二;(2-4)分析问题;三(5-9)总结问题。

德治是儒家政治的特色,更进一步说,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现在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这著名的“横渠四句”,所说的是读书人志向,说的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世界观,一要正心,心术要正;二要为百姓,民本思想;三要取得学术成就,继承先人智慧;四要贡献社会,做有利千秋万代的事。即古人所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此类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现实的政治实践证明:人们决非因为有法律才遵守某些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舆论及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往往起着“治本”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道德和法律作为治国之道,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德,它们功能互补、相辅相成,成为治国安邦的最重要的政治步骤和环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孔子所处时代及个人的局限,其“德治”思想势必打上阶级的烙印,孔子主张“德治”的动机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其出发点并非真正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再如他对周礼的推崇过犹不及,其“德治”是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所以,对孔子的“德治”思想要辨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理论对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d1071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