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2022-12-17 05: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孟浩然,凉州,紫檀,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州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B.一、二句中,紫檀金屑文是指一种有金色纹路的珍贵檀木,,纹路。诗人认为用这种檀木做成的琵琶,声音一定悦耳动听,响遏行云。

C.三、四句中,明君指王昭君。即使马上把琵琶送给王昭君谱曲弹奏,琵琶声再响亮高亢,也无法传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写出胡地的遥远。

D.五、六向写在艰苦的边关能听到乐曲,本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但戍边将士听到的胡地音乐粗俗难听,使他们内心反感悲伤,所以才会说不要再吹奏羌笛和胡笳了。 2.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这首诗写尽了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D

21)诗的前四句写琵琶曲即使能响遏行云,也无法传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凸显戍边将士离乡之远,归乡无望,内心思乡之情难以忍受。

2五、六句写戍边将士身处异乡听到异地羌笛和胡笳的吹奏之声,没有熟悉的乡音,也没有熟悉的曲调,思乡之情瞬间迸发,故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就越强烈。

3)七、八句写将士们看到的是他乡的明月,望月思乡,心里只想着快点杀光敌人,结束战争,早日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4)诗歌未直言思乡,却句句与思乡有关,听到的是异地之乐,看到的是他乡明月,内心无比悲伤,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胡地音乐过于粗俗难听理解有误,异方之乐令人悲是因为没有熟悉的乡音,越


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越强烈,内心越觉得悲凉悲伤。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头两句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说的是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做成的琵琶声音清亮直入云端。诗人的意思是说,这么好的檀木做成的琵琶一定也是极品,声音响彻天地,直穿云霄。这两句看似简单的描写诗人想把紫金檀木做成琵琶这一件事,但结合第三四句来看,实则是因为诗人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思乡,想听到家乡的熟悉琵琶声了。希望紫檀木做的琵琶声能够穿透云霄,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第三四句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与胡地相隔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但琵琶声又哪能穿越。前两句诗人寄望于紫檀制作琵琶声音能够直穿云霄,来到自己所在的胡地,但寄望只是寄望,诗人清楚的知道此地离胡地相隔万里,即使马上拿去给王明君作好乐,但琵琶声又真的能穿过这相隔万里的距离传到这里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急迫的想听到家乡的琵琶声,可现实却又让诗人感到无奈。

而第五六句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身处异地那乐声总让人心中悲凉,羌笛胡笳也不要再吹。这两句写了诗人身处异地听到了异地的羌笛和胡笳的吹奏之声,本来在异地这样艰苦的边关,能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可以说是一种难得享受,可问题就在于诗人听到以后羌笛胡笳的吹奏之后却想到了家乡的琵琶之音,思乡之情瞬间迸发出来,故越听异地的声乐,思乡之情就越甚,思乡之情越甚,心理就越觉得悲凉,如此的心境之下诗人怎还能听的下去这异地之音。

最后两句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坐着仰望这边塞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最后这两句把诗人思乡的感情推向了更高的层面,把诗人急迫想要回家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再停留在只想听到家乡的琵琶之音,而是想要快点杀光边关的敌人,回到那个让诗人魂牵梦萦的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ddf1b8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