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2022-08-09 16: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热发电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欢迎阅读!
余热,立项,工程项目,发电,申请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余热发电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

1.1.1 主营业务 .......................................................................................................... 1 1.1.2 经营年限 .......................................................................................................... 1 1.1.3 资产负债 .......................................................................................................... 1 1.1.4 股东构成 .......................................................................................................... 1 1.1.5 主要投资项目 ................................................................................................ 2 1.1.6 现有生产能力 ................................................................................................ 2 1.2 项目概况...................................................................................................... 3

1.2.1 建设背景 .......................................................................................................... 3 1.2.2 建设地点 .......................................................................................................... 3 1.2.3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 4 1.2.4 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 ................................................................................... 4 1.2.5 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 ........................................................................ 22 1.2.6 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 23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25

2.1 发展规划分析............................................................................................ 25 2.2 产业政策分析............................................................................................ 26 2.3 行业准入分析............................................................................................ 27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29

3.1 资源开发方案............................................................................................ 29 3.2 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29

3.2.1 余热利用方案................................................................................... 29 3.2.2 发电工艺........................................................................................... 31 3.3 资源节约措施............................................................................................ 31

3.3.1 能源节约措施................................................................................... 31 3.3.2 水资源节约措施............................................................................... 32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34

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4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35

4.2.1 项目能耗状况................................................................................... 35 4.2.2 项目能耗指标分析........................................................................... 35 4.3 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36

4.3.1 项目节能效果................................................................................... 36 4.3.2 项目减排效果................................................................................... 36 4.3.3 发电厂节电措施和效果................................................................... 36 4.3.4 发电厂节水措施............................................................................... 37 4.3.5 污废水回用措施............................................................................... 37 4.3.6 节约土地措施................................................................................... 38 4.3.7 节约建筑原材料措施....................................................................... 38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39

5.1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39

5.1.1 项目选址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9 5.1.2 项目用地方案................................................................................... 40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42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42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43

6.1 环境和生态现状........................................................................................ 43

6.1.1 自然环境........................................................................................... 43 6.1.2 生态环境 ........................................................................................................ 47 6.1.3 环境质量现状................................................................................... 47 6.2 环境及生态影响........................................................................................ 48

6.2.1 空气污染影响................................................................................... 48 6.2.2 水污染影响....................................................................................... 48 6.2.3 噪声污染影响................................................................................... 49 6.3 环境保护措施............................................................................................ 50

6.3.1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50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6.3.2 水污染防治措施............................................................................... 51 6.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52 6.3.4 生态保护措施................................................................................... 53 6.4 特殊环境影响............................................................................................ 54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55

7.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55

7.1.1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 57 7.1.2 经济净现值ENPV .................................................................... 57 7.1.3 还贷能力分析................................................................................... 58 7.1.4 年运营成本费用............................................................................... 58 7.1.5 敏感性分析....................................................................................... 59 7.1.6 经济风险分析................................................................................... 60 7.2 行业影响分析............................................................................................ 60 7.3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61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62

8.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62

8.1.1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62 8.1.2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62 8.1.3 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 62 8.2 社会适应性分析........................................................................................ 63 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63 附件目录 附件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1.1 主营业务

XX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西晋中市XX县中都乡西胡村。创建于1996年,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原煤、洗精煤、焦炭、炭素、电力、供热、房地产、酒店餐饮为主导的综合性生产经营格局。 1.1.2 经营年限

XX限公司200310月开始动工建设,2005年底,一期工程30万吨/年焦炉及附属设施基建完工,生产设备订货完成,现处于设备进场待安装调试阶段;二期工程30万吨/年焦炉正在砌筑;余热发电工程明年开工建设;故公司目前处于在建期,焦炉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 1.1.3 资产负债

根据本项目余热发电可研总说明书,53万吨/年清洁型焦化工程3MW+2×6MW余热发电机组需总投资39491.94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为89638万元,年均税后净利润5012万元,投资内部收益率16.36%,投资回收期7年。 1.1.4 股东构成

XX有限公司是由山西金山能源有限公司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任公司,分别按照股本70%30%,共同出资3000万元,于20031223日在XX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法人公司。

20081月,经协商,XX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决议通过,并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晋国资产权函2008111号批准实施。 1.1.5 主要投资项目

XX有限公司主要投资建设53t/a QRD-2000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机焦炉及3MW+3×6MW余热电厂,总投资估算约39491.94万元,投产后,可实现利润5000余万元/年,上交税金2500余万元/年。焦化项目已经晋计产业发〔2002616号、晋经贸能源字〔2002493号和晋环函〔2008133号文(含电厂)批准建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焦化项目分类处置意见中明确予以保留建设的项目。

工程三通一平于200310月开始,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到目前为止,30t/a焦炉及附属设施基建已完工,焦炉生产设备定货完成,大部分进场待安装调试。项目取水、用电、水土保持、地震设防及用地选址、规划、租赁手续等已办妥。30t/a焦炉将于今年底投产;另30t/a焦炉年底完成砌筑,明年上半年投产;余热电厂计划明年开工建设,同年投产。 1.1.6 现有生产能力

公司现阶段处于在建期。焦化工程土建、设备安装完成70%计投入资金14000万元,完成工程量15000万元。项目建设的各类手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续、证件齐全。

1.2 项目概况

1.2.1 建设背景

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XX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利用53t/a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机焦炉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本工程符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符合当地城市和工业发展规划,符合循环经济原则、清洁发展机制和节能减排要求,能够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项目的实施,能够改善XX县的大气环境及项目周围现有工厂的劳动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XX县及XX集团有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2.2 建设地点

XX县隶属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距省城太94公里。海拔高程735-1349m之间,方位在东经112°12112°31,北纬37°1237°21之间,北与文水县接壤,西与汾阳相连,西南与介休毗邻,南靠沁源、沁县,东南与武乡毗连。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

地形属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南高,西北低,大体由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和平川区三个部分组成。境内煤的储量丰富,已探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明的地质储煤量为了110亿吨,另外还有丰富的铁、锰、石膏、耐火粘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XX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城市,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已成为全国热点旅游城市。

本次方案利用XX焦化厂西侧的现有空地作为电厂厂址。该厂址位于XX县西南方向,距离县城约10 km。厂址以北约1.3km处是道虎壁村,厂址以南约600m即是西湖村,厂址西北方向约1.3km是南梁如壁村,东南方向约1.7km处是王家庄。厂址西侧紧邻平泰公路XX县——普洞乡)东面是XX集团公司工业区,布置有焦化厂、碳素厂、洗煤厂等企业;厂址区域称三角形状,东西向宽约230m,南北向长450m,整个场地可供使用面积约5.1hm2。厂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厂区范围内自然地面标高在776.1777.5m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之间,平均坡度在5‰左右,地势平坦。厂址范围内现有部分空地和树木,均隶属于XX集团公司现有,无需拆迁的建构筑物。 1.2.3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4×25t/h2×40t/h余热锅炉,配有4×3MW+2×6MW直接空冷机组。

建设规模为总装机容量24MW 1.2.4 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

产品方案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本项目为余热发电和供热,其产品为电力和冬季城市供热,电力除企业自用外,剩余全部上网。

根据XX焦化厂及XX县城集中供热的规划范围内建筑面积并考虑将来的发展。本工程采暖供汽按30万平方米的面积考虑,厂区设换热首站,130℃高温热水由换热首站供出,通过管道输送到县城进行二次换热。具体供热方案待下一步工作。本余热发电工程在采暖期可通过少发电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热能。

工程技术方案 a. 工程技术总体方案

清洁型焦炉煤干馏产生的荒煤气,在焦炉内全部燃烧后,废气经总烟道集中引出,温度高达900±50℃。

本项目利用余热锅炉回收燃烧废气的热量,热量交换使余热锅炉产生中温中压蒸汽,产出的蒸汽送到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实施电力转化。同时利用汽轮机打孔抽汽,供给城市30万平米冬季采暖用汽。

本项目余热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如图1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b. 余热锅炉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立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

自然循环操作容易且较安全,可用性高(为99.95%)。自然循环中的垂直管束结垢情况比强制循环中的水平管束均匀,不易造成塑性形变和故障,同时也减缓了结垢而使余热锅炉性能下降的问题。

立式余热炉具有占地面积小(卧式布置余热锅炉的占地面积一般为立式布置余热锅炉的1.41.7倍)、高温烟气管道与余热炉连接方便、与脱硫除尘装置高度相适应、从而可达到使厂区布置美观协调的优点。

c. 汽轮机的选择

由于本工程外供热负荷较小,因此汽轮机形式拟选用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打孔抽汽来满足供热蒸汽。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根据山西省相关政策,汽轮机采用直接空气冷却的凝汽式汽轮机。

d. 装机方案

根据清洁型焦炉的烟气量以及烟气温度情况,拟定工程的装机方案如表1-8

1-8 项目装机方案

项目 锅炉

型号 额定蒸发量 过热蒸汽压力 过热蒸汽温度 给水温度 结构形式 布置方式

汽轮机 型号 额定功率 额定进汽压力 额定进汽温度 额定进汽量

非调整抽汽量(打孔)

单位 t/h Mpa MW MPa t/h t/h kpa rpm MW rpm KV

4 25 2.5 400 104

技术参数

2

Q900-25/3.82 Q900-40/3.82

40 3.82 450 104 立式 露天 2 N6-3.43 6 3.43 435 30 10 238 15.0 3000 双层 2 QF-K6-2

6 3000 10.5



备注



立式 露天 4 N3-3.43 3 2.35 390 16.8 15.0 5600 双层 4 QF-K3-2

3 3000 10.5

非调整抽汽温度 额定排汽压力 额定转速 布置方式

发电机 型号 额定功率 额定转速 额定电压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功率因素 效率 布置方式

%

0.8 96.4 双层

0.8 96.4 双层



e. 热力系统

主要汽水系统如主蒸汽、主给水系统均采用单母管制,系统设6台除氧器。除氧器加热蒸汽采用汽轮机二段抽汽,不足部分由一段抽汽补充,另一由锅炉汽包引接出饱和蒸汽经减压后接二段抽汽母管,作为起动加热用汽。

锅炉补充水为反渗透除盐水,采用直接补进除氧器的方案。为满足机组启动前凝汽器灌水的需要,在除盐水泵出口处设一路补水进入凝汽器。

锅炉连续排污采用一级扩容排污系统,全厂设61.5m3的定期排污扩容器。

设一台疏水扩容器及疏水箱,除汇集全厂管道及设备正常疏放水外,还考虑存放除氧器溢水及锅炉事故放水,疏水箱内的疏水通过疏水泵送至除氧器,疏水泵设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工业水系统采用环行母管制,水源来自本公司煤焦化项目的供水管网,回收水回收后进入循环水吸水井,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和熄焦水等,节约用水。

f. 脱硫除尘系统

我省目前余热发电装置尾气采取旋流板脱硫除尘塔进行净化处理,采用离心、旋流板塔原理与投加NaOH碱液脱硫相结合的方法,达到高效除尘和脱硫目的,从其运行效果、运行成本、以及操作与设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备的维护管理等方面来看,均比较理想,不足之处是工艺设计时未考NaOH的再生,在吸收液达到饱和时,必然将有部分废水排放,项目考虑对上述脱硫除尘方式进行改进:

在脱硫塔外除保留现有的沉淀、过滤设施外,增加脱硫富液再生,通过投加石灰,使得NaOH再生,同时吸收的硫化物也已硫酸钙渣的形式沉淀下来。本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用作主塔的旋流板塔,主塔、塔心、旋流板、烟气进口、水封口等处材质为麻石,设计技术指标要求除尘率达97%以上,脱硫率达80%以上。

g化学水处理 系统出力计算:

项目 正常汽水损失 排污损失

启动或事故增加损失 厂用汽及采暖用汽损失 锅炉补给水的正常出力 锅炉补给水的最大出力

单位 t/h t/h t/h t/h t/h t/h

计算数据 180×3%=5.4 180×2%=3.6 40×10%=4

3 12 16

备注

锅炉补给水的正常出力为12t/h,考虑启动或事故增加损失,这样,锅炉补给水的最大出力为16t/h

考虑到将来的运行检修和管理方便,锅炉补给水的出力按2×10=20t/h设计考虑,当启动和事故时水量不足可由除盐水箱的贮存水来弥补。

该机组的锅炉补给水处理为反渗透加钠离子交换系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水工来水→双滤料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5u过滤器→高压泵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反渗透装置→缓冲水箱→缓冲水泵→钠离子交换器→软化水箱→主厂房。

再生系统:食盐贮槽→压力滤盐器→钠离子交换器再生液进口。 反渗透的的加药装置及反渗透的清洗系统由厂家全部供货。反渗透的浓水回收至反洗水源,以降低水耗。

h. 供排水系统

1)辅机与工业设备冷却水系统

本工程为余热发电机组,由于汽轮机排汽采用直接空冷系统,辅机与工业设备的冷却水考虑采用带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

工业循环冷却水量由下表所列:

辅机与工业设备冷却用水量 序号

1 2 3

项目

空冷器冷却水 冷油器冷却水 工业设备冷却水 合计

夏季冷却水量(m/h 冬季冷却水量(m/h

250 180 80 510

175 126 42 373

3

3

循环水泵和机力通风冷却塔、循环水管直径具体见下表。

循环水泵和机力冷却塔选择

循环水泵 流量 扬程

电动机功率 台数

机力通风冷却塔 形式 出力

进出口温度差 台数



3

m/h m t/h 200 35 110KW 4

方型逆流式

300 810 2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水池容量 水池深度

循环水管 循环供水管 循环回水管

m3 120 1500 DN500 DN500

循环水供水泵布置在集中水泵房内。

冷却塔选用2套,夏季2套运行,其它季节2套调节运行。为改善冷却塔的通风条件和节省占地面积,冷却塔布置在冷却水池的顶面上。冷却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

生活、生产用水量详见“全厂用水量统计表”。消防用水量详见“电厂消防”部分。

生活、生产用水接自焦化厂供水管网。

消防用水焦化厂已经考虑电厂用水量,故本项目不另设单独的消防供水系统。

生活、生产和消防采用合并的给水管网,管网呈环形布置,并配置室外消火栓。

3)全厂用水量统计

全厂夏季和冬季用水量统计如下表所列:

空冷机组夏季用水量统计表 m/h 序号 1 2 3 4 5

用水项目

冷却塔蒸发损失(1.3% 冷却塔风吹损失(0.3% 系统排污损失(0.8% 化学水用水 生活用水

用水量 6.63 1.53 4.08 21 3

回收量

0 0 4.08 6 0

耗水量 6.63 1.53 0 15 3

备注



3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合计

36.24 10.08 26.16

空冷机组冬季用水量统计表 m3/h 序号 1 2 3 4 5

用水项目

冷却塔蒸发损失(1.3% 冷却塔风吹损失(0.3% 系统排污损失(0.8% 化学水用水 生活用水

合计

用水量 4.85 1.12

3 21 3 33

回收量

0 0 3 6 0 9

耗水量 4.85 1.12

0 15 3 24

备注

为节省用水量,汽轮机排汽采用了直接空冷系统,从而消除了电厂主要的耗水点;对工业设备冷却回水进行了回收利用,作为辅机和工业设备循环水系统的补充用水;对工业废水进行回收利用,作为峰岩公司焦化厂的杂顶用水。

全厂总用水量夏季为36.24 m3/h,冬季为33 m3/h 4)水源工程

①电厂供水水源由峰岩公司焦化厂已有的供水系统调节供水。 ②电厂夏季运行最大小时用水量共计36.24m3/h ③电厂总补给水管采用一条DN80焊接钢管。

④电厂外峰岩公司焦化厂拟建调节水池一座,可作为电厂的备用水源。

⑤总补给水管进入厂区后设水表井一座,作为电厂用水的计量设施。 ⑥厂区内设500m3蓄水池一座,以利调节供水。

⑦电厂消防用水由峰岩公司焦化厂消防水系统统一供给,消防供水管拟定为DN150焊接钢管,进入厂区后与厂区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管网连接。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5)排水系统

①电厂排水采用分流制系统。

②生活污水系统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处理后归入峰岩公司焦化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③工业废水进行回收利用,作为电厂的杂项用水。剩余废水归入雨水系统。

④厂区设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汇流后排入厂区南侧的排洪河道。

6)回收水系统

①为减少电厂水源供水量,拟定对工业废水进行回收利用,作为峰岩公司焦化厂的杂项用水。

②回收水系统由工业废水收集管、回收水池、回收水泵和回收水供水管网等组成,

③回收水泵设置二台,其中一台为备用泵,回收水泵技术规范如下 型号:65DL×3型, 流量:Q=30 m3/h 扬程:H=48m

电动机:Y132S1-2/5.5KW I 空冷系统 1)系统工艺流程

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经由一条主排汽管道引出汽机房“A列外,垂直上升高处支状分管,引至冷凝器顶部与蒸汽分配管连接。蒸汽从空冷凝汽器删补联箱进入,与管束外面空气进行表面换热后冷凝。冷凝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水由凝结水管汇集,排至凝结水箱(排汽装置内),由凝结水泵升压,送至回热系统。

空冷凝汽器由顺流(指蒸汽和过凝结进水的相对流动方向一致)管束和逆流管束(指蒸汽和凝结水的相对流动方向相反)两部分组成。顺流管束是冷凝蒸汽的主要部分,可冷凝75%~80%的蒸汽。设置逆流管束主要是为了能够比较顺畅地将系统内的空气和不凝结气体排出,避免运行中在空冷凝汽器内的某些部位形成死区、冬季形成冻结的情况。

目前,国内外所有的空冷发电机组所采用的散热器分为单排管、双排管和三排管三种管束形式。本初步设计暂按双排管进行设计,终的管束形式通过招标确定。 2)直接空冷系统设备选择

空冷凝汽器

100×20mm,壁厚为1.5mm,翅片规格为119×49mm,厚度为0.35mm翅片管外表面均热浸锌进行防腐处理。空冷凝汽器管束分为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每个管束宽2.775m,由两排翅片管组成,翅片间距2.5mm,两排错列布置。管束高度:顺流为7.0m,逆流为6.65m3个管束组成一个空冷凝汽器冷却单元。每个空冷凝汽器冷却单元以6个管束以接近60°角组成等腰三角A型结构,A型两侧分别为3管束。每台机组由3组冷却器组成,每组有3个冷却单元空冷凝汽器,其中2个为顺流空冷凝汽器,1个逆流空冷凝汽器。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②风机

每个空冷凝汽器冷却单元配置一台变频调速的轴流式风机,每台机组共配置6台风机。风机参数为:

顺流凝汽器 逆流凝汽器 风机直径(m 5.50 5.5 空气流量(m3/h 210 210 压(pa 135 128 风机轴功率(kw 55 55 电动机配套功率(kw 90 90 压(V 380 380 4 2

空冷凝汽器表面冲洗设备

根据本地区灰尘多、空气质量差的实际情况,考虑每年应冲洗空冷凝汽器外表面34次,将沉积在空冷凝汽器翅片间的灰、泥垢清洗干净,保持空冷凝汽器良好的散热性能。清洗手段有压缩空气和高压水两种。从资料来看,高压水冲洗比压缩空气清洗效果好,故本设计采用高压水冲洗。拟考虑设移动式冲洗装置两套,每台机一套。清洗水压为150bar,该装置由空冷凝汽器供货商配套。

④凝结水系统

空冷凝汽器中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道系统排至凝结水箱(排汽装置内)。凝结水箱的容积按接纳各种启动疏水和溢流放水考虑。凝结水箱出口设置凝结水泵将收集的凝结水送回到机组的回热系统。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⑤抽真空系统

抽真空系统是直接空冷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的作用是在机组启动时将一些汽、水管路系统和空冷系统从大气压抽至真空,以便机组启动;机组正常运行时及时抽掉各蒸汽、疏水、排汽带入及泄漏到空冷凝汽器中的空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以维持空冷凝汽器真空以及减少对设备的腐蚀。

⑥系统控制设备

直接空冷系统在集中控制室进行控制。在集中控制室内的分散控制系统(DCS)中设独立的控制器对直接空冷系统进行监控。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RT及键盘为中心,实现直接空冷系统的正常启停;实现正常运行工况的监视和调整;实现异常工况的报警和紧急事故的处理。

j. 电气部分

本工程新建43MW26MW发电机组,根据电厂的情况,提出下面的主接线方案:

电厂的发电机的出口电压为10.5KV,设发电机电压母线,发电机电压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形式。发电机通过四台35/10KV主变压器升压到35KV,发电厂拟以35kV并网线两回与系统的35KV变电站联网。低压厂用电源采用380/220V动力照明合用的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将辅助车间的用电负荷和主厂房厂用负荷一起考虑,这时设四台1000kVA的低压厂用变压器,10.5KV高压母线引接。另设一台1000kVA的低压厂用备用变压器,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10.5KV母线引接,当厂用工作变压器故障时,备用变压器则自动投入运行。详见附图。

主要设备选择

由于未接到系统资料,暂按35kV出线(真空断路器)的开断电31.5kA计算。

双卷主变压器 S9-8000/10

10.5±2×2.5%/6.3kV Yn,d11, Uk=7.5%

低压厂用变压器及备用变压器 S9-1000/10

10.5±5%/0.4~0.23kV Dy-11, Uk=4.5%

高压厂用配电柜

KYN型铠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真空开关)

380/220V低压配电柜 GCS型配电盘。

5 电气二次线 1.直流系统

本项目直流系统采用微机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电压为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220V,蓄电池容量400Ah,直流系统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带一套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两套充电装置。 2.二次线公用部分

本项目中央信号采用微机监控装置,同期装置全厂公用一套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

3.控制、信号、测量和保护部分

本项目采用综合自动化控制保护系统,发电机,厂用变压器, 10KV系统等,均采用微机监控保护,该系统由中心计算机、微机保护及监控装置机箱和通风网络、网络控制器等设备构成,该系统包括遥控、遥测、遥信功能以及独立的微机保护。 各类设备及线路按规程配置保护装置。

h. 热力控制 1、控制范围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66机,热工控制对象除上述机炉控制外,尚包括除氧给水、化学水处理、以及其它的辅助车间的热力控制。

2、控制方式

热力系统为母管制系统,设置机炉集中控制室。集中控制室布置在运转层,集中控制室后面是电子设备间和锅炉配电箱室。 化学水处理、热网及其它辅助系统均在各自车间的控制室控制。

3、机组控制水平 1) 自动化对负荷的适应性

机组的自动化系统设计,以满足整个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为前提,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配备少量的运行人员,在炉、机控制室内人员以CRT及操作键盘为监视控制中心,完成正常运行工况的监视与调整及紧急事故的处理,就地人员的配合下实现机组的启、停。

自动控制系统考虑在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以上范围的自动控制。在机组异常工作时,自控系统能自动进行停机、停炉等有关操作,以确保机组的安全。

机组在启停、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时,以分散控制系统为中心,通过CRT及打印机等,对机组的各项运行参数、设备状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监视控制与记录。机组的主要参数设有常规仪表。

2) 机组控制模式

汽轮机及除氧给水系统采用一套以微机处理器为基础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DCS的主要功能包括:炉、机及除氧给水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辅机程控系统(SCS。主要辅机的程序控制以子组级控制水平为主,即实现一台辅机及相关设备的程序控制。

对于辅助系统,采用单独的仪表和控制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1) 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构成

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是基于以下原则:

A.整个炉机的运行管理在炉机控制室内,运行人员以CRT键盘作为监视和控制中心。

B.由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分散型控制系统实现机组的数据采集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与处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辅机程控系统(SCS C.作为DAS系统的补充,设少量的常规仪表和重要热工信号。 D.汽机停机保护由继电器硬接线方式实现,在控制台上设有手动激励保护按钮。

2) 各系统之间的通讯方式、信息共享范围

DCS系统中MCSSCSFSSS系统所需的输入信号直接由I/0通道引入各自系统,并通过通讯总线传送到DAS系统。

3) 常规仪表和后备手操的设置原则

在分散型控制系统通讯故障或操作员站全部故障时,确保机组安全停运。

4、控制要求

设计的监视控制系统满足电厂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 1). 分散控制系统 A 数据采集系统(DAS

应具有数据采集和输入数据处理的能力,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CRT各种显示、报警、制表打印、事故追忆、事故顺序记录、性能计算等。

B 闭环控制系统(MCS 2)主要控制项目; 蒸汽压力控制; 蒸汽温度控制; 给水控制;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除氧器水位控制; 除氧器压力控制; 高压加热器水位控制; 减温减压器后温度控制; 减温减压器后压力控制;

3)按生产厂家的要求和规程规定设置联锁、保护,必要的保护联锁、操作均在分散控制系统中实现(SCS 4)锅炉定期排污采用程序控制。

5)当DCS制造商有ETS成功使用经验时,ETS也由DCS实现,否则ETS另由PLC实现。

5、设备选型

单独系统程控采用可编程控制器。

控制室后备操作盘选用框架式仪表盘,电源盘、保护盘、就地盘均采用柜式仪表盘。

热力配电箱采用抽屉式配电箱。 指示表采用XF系列或数字仪表。 变送器:选用1151系列电容式变送器。 保护用开关量仪表采用引进型产品。

执行器选用是电动Ⅲ型系列DKJ电动执行机构。 仪表所用控制信号为420 mA

锅炉给水调节阀减温水调节阀选用回转式调节阀。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1.2.5 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

本项目的主要设备选型情况见表1-9 项目配套脱硫除尘系统的主要设备见表1-10

1-9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主机部分

台数 2 2 2 3 2 3 3 4 6 2 1 2 4

单价 180 410 160 230 90 105 19.0 2.6 3.6 16 2.9 3.2 3.6

余热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Q900-25/3.82型,立式 D=25t/h4503.82 Mpa Q900-45/3.82型,立式 D=45t/h4503.82 Mpa KN3-3.43型,3MW,直接空冷 3.43 Mpa435Pk=15KPa KN6-3.43型,6MW,直接空冷 3.43 Mpa435Pk=15KPa QF-K3-2型,3MW,可控硅励磁 QF-K6-2型,6MW,可控硅励磁

热力系统

电动给水泵 凝结水泵

除氧器 疏水箱 疏水泵 定排扩容器

DG85-67×8型,

流量5585 m3/h,扬程592536m

配电动机Y355M2/220KW

4N6型,20 m3/h59.5m 配电动机Y180M-2/22KW 4N6型,30 m3/h59.5m 配电动机Y180M-2/22KW DY-75型,75t/h1040.02 Mpa

除氧水箱容积30 m3

SX-20型,有效容积20 m3 ISR65-40-200

流量1525 m3/h,扬程5350m 配电动机Y132S2-2/7.5KW DP-3.0型,有效容积3.0 m3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1-10 项目配套脱硫除尘系统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脱硫塔 沉淀池 再生池 过滤器 化灰器 脱硫液储罐 引风机



规格型号 Ф4800,带旋流板



10×104Nm3/h 4800 Pa 104Nm3/h 4800 Pa

材质 花岗岩 混凝土 混凝土 玻璃钢 玻璃钢 玻璃钢

台数 4 2 2 2 2 2 4 4

单价 55 22.5 10.8 28 3.5 25 31 21

1.2.6 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费用为2009年底价格水平。

由于目前钢材等价格不稳,在投资估算中考虑了材料价上涨的可能性,另估列了800万元。

余热发电项目静态总投资为12805万元(不含配套送出工程费用),其中建筑工程费1162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10.0%。设备工器具购置费7351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61.0%安装工程费1931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16.0%其他费用1562万元(含基本预备费679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13.0%

余热发电项目动态投资13141万元(不含配套送出工程费用)其中包括了材料涨价因素的800万元。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配套接入系统工程费用暂估列500万元。

在考虑税金、流动资金等因素后,项目总投资为39491.94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为39491.94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自筹解决。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2.1 发展规划分析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明确2006年到20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显著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有效降低硫沉降强度,减少重度酸沉降区面积,减轻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降低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控制在2294.4万吨以内;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50%

这对推动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20064月温家宝总理曾以一种遗憾的心情讲到,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没有完成。20073月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又一次遗憾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地说到,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降耗减排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和紧迫。

本项目回收焦炉废气热量并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同时使废气温度降低达到可实现脱硫的目的,在XX县进行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均能得到较好的体现。该公司53万吨/年清洁型热回收机焦炉项目经省经贸委批准,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并纳入了我省焦炭生产规划。该项目是本地区重点建设项目,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符合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要求,而且项目最终实现的目标与各项规划的内容一致、协调。

2.2 产业政策分析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实施贯彻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原则。

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之二是延长和拓展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的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本项目可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污染排放。

节能减排、总量控制、区域限批等一系列措施反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务院批转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统计、监测、减排考核办法(国发〔20073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作的通知》发改企业〔20073251号,等等。

本项目回收焦炉废气热量并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同时使废气温度降低达到可实现脱硫的目的,符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政策,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较大的意义。

2.3 行业准入分析

炼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治理环境、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已列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议事日程。

开发废气余热综合利用发电并对烟气进行合理治理,既节约能源,又改善环境,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的目的,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

由于清洁型焦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焦炉煤气在焦炉内全部燃烧,排出的废气温度过高,二氧化硫脱除在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则可实现。就目前峰岩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的技术及设备,采用余热炉回收废气热量并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仅可使废气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可实现脱硫的目的,而且还可使有限的资源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取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417>《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对焦化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的决定》中全面清查、整顿焦化企业,并由省级职能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部门对污染治理设施和化产品回收设施进行验收、认可,否则责成焦化企业停产。的规定。峰岩公司决定在建设清洁型焦炉的同时,将对空排放的高温废气的余热加以利用发电、变废为宝,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是响应中国开展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是响应政府号召、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已成为焦化工业一大弊病,它不仅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污染环境,影响工人的劳动卫生安全。因此,充分地、彻底地根治三废,利用三废已提至能源重工业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三废的利用可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环境效益、会效益、经济效益一举三得的优越性。高温废气的利用已被国外洁净型焦炉、以及我省某些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余热发电厂的建设不仅可为峰岩公司提供廉价的电力电能,为提高该公司焦炭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余热回收利用可实现清洁生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工程无论从改善XX县的空气环境、改善焦化厂工人的劳动环境、实现峰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看,建设本工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 资源开发方案

本项目为炼焦炉余热综合利用,不属于资源开发项目,故本节不做表述。

3.2 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3.2.1 余热利用方案

本工程余热来源于XX集团有限公司炼焦焦炉的燃烧废气。XX集团有限公司现有53t/a清洁型焦化技改项目,其炼焦焦炉产生的燃烧废气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余热发电的热量需求。

本工程的上游工程炼焦焦炉为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机焦炉,是吸收了国外无回收焦炉的特点和我国炼焦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创新而成的,炼焦过程采取三点补入空气,煤气在炉内完全燃烧完全,并彻底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及可燃煤尘;炉内负压操作,采用新型装煤出焦车,装煤出焦过程废气溢散量等污染物排放水平也大幅减少。有技术先进、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特点。

由于清洁型焦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焦炉煤气在焦炉内全部燃烧,总烟道的废气温度可以高达1050,排出的废气温度过高,二氧化硫脱除在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则可实现脱硫。就目前XX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的技术及设备,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3MW+3×6MW直接空冷机组,总装机容量可达24MW,不仅可使有限的资源达到综合利用,而且还可使废气温度降低,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山西XX集团有限公司已建成53万吨/年焦化,小时排放高温烟气约36x104Nm3/h,年排放量为23.4x1010Nm3

焦炉烟气的其余成分见表3-2

3-2 捣固式清洁型焦炉烟气成分

名称

(%)

N2

O2 6.76%

H2O 15.5%

SO2 0.04%

含尘

温度

压力

烟气量 Nm3/h

高温烟气 70.79%

35-54mg/Nm3 950 500Pa 36x104

按照XX集团有限公司的清洁型焦炉的布置,可安装4台余热锅炉,其中20t/h余热锅炉处理的高温烟气量为5.3×104 Nm3/h45t/h热锅炉处理的高温烟气量为12×104 Nm3/h根据烟气温度和余热锅炉系列化参数规定,每台余热锅炉的参数和可产蒸汽量如3-3所示。

3-3 余热锅炉的技术指标



余热锅炉入口烟气量 余热锅炉入口烟气温度 余热锅炉蒸汽压力 余热锅炉蒸汽温度 余热锅炉排烟温度 余热锅炉蒸汽产量 余热锅炉热效率

单位 Nm3/h MPa t/h %

技术参数 5.3×104/12×104

900 3.82 450 160 20/45 85.43

备注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3.2.2 发电工艺

清洁型焦炉煤干馏产生的荒煤气,在焦炉内全部燃烧后,废气经总烟道集中引出,温度高达900±50℃。

本项目利用余热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回收燃烧废气的热量,热量交换使余热锅炉产生中温中压蒸汽,产出的蒸汽送到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实施电力转化。

本工程由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电气、仪表控制系统组成。它将清洁型焦炉排放出的高温烟气所携带的潜热通过余热锅炉转换为蒸汽热能,蒸汽热能通过汽轮机转换为机械能,最后由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废气的净化除通过保证废气完全燃烧,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外,粉尘和SO2等污染物的去除则主要通过尾部的废气处理措施来实现。

3.3 资源节约措施

作为余热发电项目,所利用的资源是焦炉产生的高温烟气,本身就是对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本工程总装机容量可达24MW根据2007年全国发电平均煤耗(360g/kwh)计算,正常运营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6.048万吨。 3.3.1 能源节约措施

同时,在工程设计和具体实施时,仍然考虑到节约能源的措施: a. 发电机容量与汽轮机的参数相匹配,避免发电机功率不足而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限制汽轮机的功率。

b. 电厂的主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高压启动/备用变压器、低压厂用变压器等采用低损耗变压器、以减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铁损和杂损耗)和负荷损耗(铜损),提高变压器的效率。节能型电力变压器较普通型变压器一般可降低损耗1020%。

c. 为保证机组在变动工况或低负荷运行时有良好的效率,机组采用滑定运行方式,缩短机组启动时间。

d. 空冷冷却器面积、背压、风机转速等进行优化;引风机配备变频调速装置,以降低厂用电率。

e. 主机设备通过招标选择,选用热效率、发电效率、降低煤耗等经济指标属于先进机组水平。

f. 辅机设备采用国家公布推广的节能机电产品;合理选择辅机设备容量,避免过大的辅机储备系数;

g. 配电装置布置使供电设备尽量在用电点附近,以减少电能的损耗。

h. 根据不同介质温度及设备和管道外型、用途来选择优质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 3.3.2 水资源节约措施

a. 汽轮机的排汽冷却采用直接空冷系统,节省了采用常规湿冷系统之风吹、蒸发、排污等水量损失。

b. 精心设计工艺系统,加强水务管理,科学地做好水量平衡,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废水回收率。

c. 辅机循环水补充水采用加药处理,浓缩倍率提高到4减少排污水损失。

d. 主厂房内工业冷却水回收后作为辅机循环水补充水。 e. 回收化学车间澄清池、过滤器排水经处理后回用,冬季节约水量5m3/h,夏季节约水量4m3/h

f. 锅炉排污水为低浊度低含盐量水,其水质优于循环水,回收至循环水系统,共节约水量1.5m3/h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使余热电厂的耗水量降为53.5t/h及以下。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1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2000528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06328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456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0732号;

“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62505号;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技交能〔1996905号;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山西省清洁型热回收焦炉技术规范的通知》及附件,晋科工发〔200551号,2005615日;

《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能源节能〔199198号;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2.1 项目能耗状况

本工程为焦化剩余热能综合利用项目,耗能工质为清洁型焦炉排出的燃烧废气,入口温度高达900以上,经余热锅炉换能后,最终排出的废气温度在200以下。

本项目发电厂安装4台余热锅炉,其中20t/h余热锅炉处理的高温烟气量为5.3×104Nm3/h45t/h余热锅炉处理的高温烟气量为12×104Nm3/h。总处理量为34.6×104 Nm3/h。余热锅炉蒸汽产量为130t/h热效率可达85.43%

余热锅炉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电厂安装3MW+3×6MW直接空冷机组,总装机容量可达24MW 4.2.2 项目能耗指标分析

本项目为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与燃煤、燃油或燃气等传统能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源发电项目相比较,按照2007年全国发电平均煤耗(360g/kwh)计算,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048万吨:

360 g/kw×24000kw×7000h/a×10-6=6.048×104t/a

4.3 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4.3.1 项目节能效果

本项目为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按照2007年全国发电平均煤耗(360g/kwh)计算,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048万吨。 4.3.2 项目减排效果

本工程为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符合清洁生产机制(CDM

根据华北电网CDM交易的计算办法,与纯燃煤凝汽机组发电相比,1kwh电量减排CO21kg本项目发电量168Gwh则减排CO2气体16.8×104 t/a;按燃煤含硫量1%、脱硫效率80%计算,本项目发电量168Gwh则减排SO2483.84 t/a

根据本项目对清洁型焦炉的余热烟气进行脱硫除尘处理,脱硫前烟囱硫排放量为112.125kg/h脱硫后排放量为16.815kg/h脱硫量为95.31 kg/h。按每年运行7000小时计算,可使烟气中的SO2减排量达1334.3 t/a

4.3.3 发电厂节电措施和效果

a. 引风机配备变频调速装置,以降低厂用电率。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b. 辅机设备采用国家公布推广的节能机电产品;合理选择辅机设备容量,避免过大的辅机储备系数。

c. 照明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灯,提高照明质量,降低能耗(比常规灯具节电50%

d. 配电装置布置使供电设备尽量在用电点附近,以减少电能的损耗。

e. 建(筑)物按节能建筑进行设计,尽量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节省厂用电。

电厂的生活、办公建筑采用节能建筑,可节约能耗50% 4.3.4 发电厂节水措施

a. 补充水管上装设流量表,考核厂用水量;在厂区各个主要用水点均设置水表,以便监视、控制用水,做到节约用水。

b. 辅机循环水补充水采用加药处理,减少排污水损失。 c. 主厂房内工业冷却水回收后作为辅机循环水补充水。 d.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至工业排水管网,节约水量约2m3/h e. 厂区绿化利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节约水量1m3/h 4.3.5 污废水回用措施

a. 辅机循环水系统排污水、化学水处理系统再生及过滤器反冲洗排水、水处理系统含树脂排水、主厂房及辅助车间地面冲洗排水、事故油池污油处理装置排水等均回收至工业废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于脱硫用水、熄焦用水等。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b. 厂区生活污水回收至生活污水处理站,经沉淀、二级生化、过滤处理后回用于脱硫用水、熄焦用水等。 4.3.6 节约土地措施

a. 建设场地选用企业原预留发电工程地块,不新征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b. 精心设计,优化厂区总平面布置。

c. 精心规划各管道走廊,尽量减少其占地宽度。 d. 减少附属生产设施,不建生活设施等。 4.3.7 节约建筑原材料措施

a. 主厂房结构经过方案比选,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最为经济合理,它比钢结构、外包钢结构明显节约钢材;与装配式钢筋砼结构相比,两者工期相近,但现浇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可大大减少预制装配所需的场地,减少了征、租地,且节省了大量节头埋件。锅炉采用露天布置,比锅炉房节约原材料。

b. 所有管道都按其通过的介质、温度、压力等参数,优化选用材质,并按经济流速法,优化选用管径。

c. 在厂区及厂房内优化合理布置管道,以节省管材耗量。 d. 优化电缆敷设方案,节省电缆耗量。

e. 优化各工艺系统布置,减少各生产和辅助生产建构筑物的体积和面积,减少建筑工程量。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5.1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1.1 项目选址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厂址位于XX县城西北约10公里,闫家庄村北约1.2公里的峰岩焦化厂工业区内。厂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较为平坦。

厂区位于太原盆地东部倾斜平原,与黄土丘陵交接地带。地形总体由南东向北西倾斜,自然坡度3°—4°。太原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受新华夏构造控制,场地不存在活动性断裂。

据山西省第三地质勘察院200010月《XX焦化有限公司扩建焦化炉岩土工程报告》简述如下:

1、地层结构

I层:素填土(Q4)厚度1.102.20m,平均1.50m,承载力标准值fk=180Kpa

II层:冲积黄土(Q4)仅分布于局部地段,土质较干,硬度较高,稍密至中密状,非自重湿陷性,一般厚度2.303.40m,承载力标准值fk=100Kpa

III层:含砾粗纱(Q4,局部夹粉土或粉质粘土,厚度4.30m左右,承载力标准值fk=165Kpa

IV:马兰黄土(Q3),厚层1.00-3.00m,平均2.03m,具湿陷性,承载力标准值fk=120Kpa

V:粉土夹粉砂(Q2),岩性稍湿-湿,稍密-中密,厚度较大并且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稳定,可作为建筑物只要势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fk=220Kpa

本区不属于XX县水源地,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区等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目标分布。

经现场踏勘和查阅资料,本项目地处农村环境,选址区内地下无矿床及文物显示,无军用设施分布,无重要的城市及交通设施分布。

项目选址在XX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能够利用企业原预留发电工程场地,避免新征土地造成的耕地减少和移民安置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焦炉燃烧废气的输送距离,减少能源的损耗。

综上所述,本工程选址利用企业原预留发电工程场地,不新征土地,附近无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目标,无不良地质构造存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在洪水淹没区域内,地理位置有利于防洪,不压覆矿床和文物,不影响交通,有利于生产工艺的衔接,项目选址是合理可行的。 5.1.2 项目用地方案 5.1.2.1 厂区总平面规划

厂址位于XX县城西北约10公里,闫家庄村北约1.2公里的峰岩焦化厂工业区内。厂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较为平坦。结合本工程特点的地形情况,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 主厂房+0.000标高为778米,冷却塔+0.000标高为778米,本工程确定的标高无洪水危害,故不考虑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5.1.2.2 厂区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规划布置的原则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置紧凑,工艺合理,节约用地。达到工艺流程顺畅,功能分区明确,厂区简洁协调,建筑新颖美观,满足安全运行,检修维护方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利施工,便于扩建,加强环境保护,创造优美环境。

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

主厂房布置在厂区的西、南部,主厂房固定端朝东;A列朝南。由南向北为空冷凝汽器及变压器场地、汽机房、除氧间;35KV压站布置在厂区的东部;化水布置在厂区的东部;机力塔与清水池布置在厂区的东部,电厂主入口朝南,车辆出入口朝东。

余热锅炉根据焦化厂的位置布置在焦炉烟囱旁,锅炉进气口与焦炉烟囱的旁路烟道相接,锅炉排气口后依次布置脱硫除尘装置、引风机,烟道最后再回到烟囱将处理后的烟气进行排放。

在四台炉的中间布置有锅炉变配电间与锅炉控制间,使电力与控制电缆到达锅炉的距离最近。在锅炉的两侧设置两个用于沉淀灰水的沉灰池及泵房。

布置详见《区域总布置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

厂区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5-1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5-1 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厂区总占地面积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2

露天作业场占地面积 地下管线及地上管架估计占地

3 4 5 6 7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建筑系数 场地利用系数 绿化面积 绿化系数

m2 % % m2 %

9500 35.8 46.8 13000 15.0



m2

31000



ha

8.66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选址在峰岩焦化厂工业区现有厂区内,利用企业原预留发电工程场地,不新征土地。

项目建设符合XX县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占地规模合理,符合土地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

项目不占用耕地,所以不需制定耕地占用补充方案。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本项目占用的土地为峰岩焦化厂工业区现有厂区的原预留发电工程场地。离厂区最近的闫家庄村距离为1.2㎞,不存在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不需要制定有关于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的规划方案。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1 环境和生态现状

6.1.1 自然环境 6.1.1.1 地形地貌

本项目拟选厂址属于黄土丘陵区,厂址区沟谷与两侧山峰相对高差3050m,为沟谷地形,呈南北走向,地表黄土覆盖,天然植被稀少,土地现状较为贫瘠。 6.1.1.2 地质构造

a. 地层

古交区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界河口群,中元古界长城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

b. 区域地质构造

古交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从太古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长期不同地应力作用下成生了一系列以褶皱为主、断裂为辅的构造形迹。从地质力学观点分析,本区存在三个构造体系

c. 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最新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A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GB18306-2001B1,该地区地震烈度为VI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1g,特征周期为0.42s 6.1.1.3 水文

a. 河流

XX县主要河流有汾河、惠济河、柳根河、婴涧河、沙河、昌源河、官沟河等。

汾河从该县东北至西南通过,流经县境28.5km,全县15km上的河流10条,长度为342.83km。除汾河外,河流流向和山脉走向基本一致,均为季节性河流,自山区流至平川后,因大量入渗地下,形成无尾河。全县大于0.5km以上的沟道有1492条,总长度3406.9km,沟壑长度为2.7km/k平方米。

惠济河:主河道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辛村乡的东西沟;西支发源于千庄乡的城墙岭。东、西两支在岳壁乡的尹回境内汇合,流经九眼桥,在汾河三坝下游500米处的刘家庄境内汇入汾河。河道全长30.7千米,平均纵坡11.9‰,流域面积314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宽度7.05千米。

柳根河:东邻惠济河,西与介休接壤,流域地势宽阔,河沟自然分布零乱,历史形成柳根河主流,并有东青沙河、西青沙河、官沟等支流汇入,均属季节河流。柳根河发源于XX县果子沟乡明子村;东青沙河发源于红沙涨山;西青沙河发源于卜宜乡上青沙;官司河发源于普洞乡的千秋岭。经石城、梁家滩、高林至城南堡村北西流,经XX城南折向西南流,有东青沙河、西青沙河、官司沟向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西顺序排列汇入,穿越太三公路桥、南同蒲铁路桥,在达蒲乡曹村南汇入汾河。 柳根河全长36.7千米,河道平均纵坡11.39‰,河源海拔高程1677米,汇入汾河口处海拔高程763米。流域平均宽度5.88千米,流域面积215.79平方千米。

沙河:发源于祁县刘家堡,是由昌源河决口退水形成的一条河道。流经祁县、XX两县5个乡镇,纵贯晋中南部,在汾河三坝下游约500处注入汾河,河道全长17.42千米。沙河流域内有闫灿河、闫漫河、盘石河、婴涧河和沙河一、二支退水等支流汇入。流域总面积316平方千米。

婴涧河:发源于XX县南依涧乡与祁县交界处的六台山。流经唐河底、郭家河、新窑、花堡、长则,至府底村南,冀郭村北,在新盛村东分为南北两支,新盛以下分为小退水渠,在东游村汇入沙河。婴涧河出山后历史上就是一条无尾河,XX县西北部古代曾是昭余祁大湖的一部分,地面坡度小,地下水位高,边山洪水流入平川,多为无尾,洪水漫地。 婴涧河主流全长31千米,河道平均纵12.8‰。流域面积141.8平方千米。

b. 地下水

XX地处太原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地质构造,盆地自新生代以来,由于沉降作用,沉积了第三纪和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所以XX地下水均属新生界松散盐类孔隙水。

6.1.1.4 气候

XX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昼夜温差较大,风力较强,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降水量少,风沙天气不断出现,常伴有大风,夏季温热多雨,降水时间集中,强度大,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3%,多为雷阵雨,并时有冰雹伴随。秋季秋高气爽,降水量占全年的29%,霜冻出现较早。冬季漫长,占全年时间的一半以上,但降水量却只占全年的13%土壤开始冻结,极端最低气温为-30摄氏度。两梁区全年无霜期约110~130天,边山区的无霜期约80~100天。本区年平均气温9~-10,全年极端最低气温-20~-25,出现在最冷的一月,730~-40400~650mm,最多年份610~940mm,最少年份170~260mm,蒸发量全年为2000mm左右,以5~6月最大,冬季最小。

XX县全年平均风速2.6m/s,其季节变化特点是冬、春季风速较大,夏、秋季风速较小。

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压: 902.6hpa 多年平均气温: 9.2 极端最高气温: 39.1 极端最低气温: -22.4 年平均最高气温: 16.7 年平均最低气温: 3.4 年平均降水量: 452.9mm 年最大降雨量: 610mm 年平均蒸发量: 1925.3mm 平均相对湿度: 53%; 年平均风速: 2.6m/s 最大风速: 20m/s 全年主导风向: WWS 夏季主导风向: EWS 最大积雪厚度: 15cm 最大冻土深度: 105cm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6.1.2 生态环境 6.1.2.1 土壤

XX县土壤种类较多,主要类型有棕壤、褐土和草甸土三个土类、7个亚类、25个土属、58个土种,总面积230.6万亩。

拟选厂址区位于公司厂区内,无耕地分布,均为黄土土质。 6.1.2.2 植被

本地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针阔叶混杂林、灌木类和草本类等。受地形、气候、水文及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各类植被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并呈自然穿插。

厂址区植被覆盖率较差,主要有一些稀疏的人工杨树林,其余为一些灌木和常见草类。 6.1.3 环境质量现状 6.1.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资料显示,TSPPM10超标率分别为100%88%SO2超标率为24%NO2超标率为2.4%BaP超标率86%H2S超标率为14.3%CO超标率为28.4%。说明本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特别是尘、PM10BaP超标严重。 6.1.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地区内有一条自然河流,柳根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只有在雨季大雨时才形成径流,大雨过后很快就无流量。柳根河断面除PH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其它各项指标都超过地表水标准,其中氨氮的单因子指数高达2.59倍,另外,对该地区的水井的抽样检测,23项检测项中,除总硬度接近标准值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水质情况良好,属清洁水。 6.1.3.3 声环境质量现状

厂区周围的噪声源主要为公路上汽车喇叭的鸣笛声,原煤、焦碳的装卸,焦碳筛分及风机产生的噪声,噪声级在62-69db(A)之间,未出现超标情况。

6.2 环境及生态影响

6.2.1 空气污染影响

由于原煤中含有硫(S=0.59%,焦炉生产中的荒煤气燃烧后,排放的烟气中含有SO2以及烟尘。

本项目利用焦炉烟气中的余热发电,排放的废气中含SO2及烟尘,对拟建厂区及附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项目采用脱硫降尘措施后,可以使废气中的SO2和烟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不会对拟建厂区及附近的空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2.2 水污染影响

本项目营运过程中,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产生,其产生和排放的情况见表6-1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6-1 营运期污、废水产生和排放情况

设备冷却水

生产循环排污水 废水

化学排水 生活污水

产生量排放量

处理措施

t/d t/d 20 4 4 1

0 0 0 0

厂内回收 厂内回收



补充循环水,不排放

不排放,处理后熄焦,与焦化废水一并处理 不排放,处理后熄焦,

厂内回收

与焦化废水一并处理 不排放,处理后熄焦,

综合利用

与焦化废水一并处理

本项目采用生产废水厂内回收利用、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的措施,均不排放,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2.3 噪声污染影响

本工程噪声源主要有: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主变压器等。参照同类机组电厂噪声实测资料,主要声源设备噪声级见表6-2

6-2 营运期噪声产生和排放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设备名称 汽轮机 发电机 引风机 循环水泵 冷却塔 主变压器 锅炉排汽 锅炉给水泵 空冷冷凝器风机

数量 5 5 8 4 2 2 4 3 18

噪声等级 9092 93 9293 9291 80 75 120 8082 8082

备注

偶然排放,

每次约10分钟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本项目采用各项降噪措施,可以使厂界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不会对厂区附近的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2.4 固废污染影响

本项目烟气脱硫时的产物亚硫酸钙以半水合的状态结晶出来。硫酸钙含水率约70%由于亚硫酸钙常温下不分解,且钙本身即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质,属于一般工业固废。但由于其干化后凝聚性差,如处置不当,也将形成二次扬尘污染。

项目建设混凝土结构的储渣池,防止其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其适当自然脱水后及时进行清运,送固废处置场处置。

6.3 环境保护措施

6.3.1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对烟气的治理拟采取以下措施:

a. 将排放的烟气控制在200以下,以便进行脱硫处理; b. 烟气中喷入石灰石水进行脱硫,脱硫效率高; c. 一台余热炉用一座烟囱排放烟气。

本项目采用双碱法脱硫,它是在石灰法基础上结合钠碱法,利用钠盐易溶于水,在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廉价的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得钠离子循环吸收利用。

在脱硫塔外除保留现有的沉淀、过滤设施外,增加脱硫富液再生,通过投加石灰,使得NaOH再生,同时吸收的硫化物也已硫酸钙渣的形式沉淀下来。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本项目采用的改进的双碱法脱硫的技术特点是:除尘脱硫一体化,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效率显著,运行费用低,无堵塞不结垢,系统运行稳定,压阻损失少。

本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用作主塔的旋流板塔,主塔、塔心、旋流板、烟气进口、水封口等处材质为麻石,设计技术指标要求除尘率达97%以上,脱硫率达80%以上。

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烟气中的SO2和烟尘的排放浓度均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第三时段标准要求和晋中市环保局和XX县环保局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 6.3.2 水污染防治措施

厂区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设有雨水下水道、生活污水下水道、含油废水下水道、工业废水下水道。

本工程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如下:

a. 循环冷却水排水属间接冷却水,除含盐较高外,不含其它害物质,回收用于冲洗车间地面等杂用水,不外排;

b. 含油污水主要是厂房前变压器油坑所排的含油污水,采用油水分离器分离,将分离出的水排入工业废水下水道,油回收利用,不外排;

c. 工业废水(包括经油水分离器分离过的含油污水)经过处理,回收供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和绿化用水、焦化厂熄焦用水等,不外排。

d. 本工程设污水处理站,站内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废水回收系统。生活污水在经管道汇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采用二级生物接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触氧化处理,处理后达标排放。

本项目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6-1



6-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由于厂址地区水源缺乏,所以工程设计中尽可能考虑了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废水排放降到最低。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故,本工程设置了事故水池,保证在事故状态下不外排废水。

综上所述,本工程各项废污水均回收利用,在正常生产及事故状态下,全部回用不外排,不会影响当地的水环境。 6.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声源控制

对声源进行控制,是降低噪声最有效的方法,在设备选型、定货时,除选择符合国家噪声标准规定的设备外, 同类设备中优先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

当某些设备噪声较高时,工艺设计中应采取隔声、消声等措施,大型设备考虑防振减噪措施等,使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距设备外壳1m远、1.5m高处的噪声值不大于85dB(A)

运行中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锅炉排汽次数。在不得不排汽时,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要尽量避免夜间排汽,以减少排汽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另外,汽轮机设置隔声罩。

传播途中控制

总平面布置中,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布置,搞好厂区内绿化,尤其是在道路两旁、主厂房周围及其它声源附近,尽可能多种植高大树木。

各含强噪声的车间均设置隔音值班室,如汽轮机房、循环水泵房等,使工作场所与强噪声环境隔离,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个人防护

为经常在噪声较大的车间或设备部位的值班人员设置隔音值班室,备用头盔、耳罩等。

采取上述防治噪声措施后,本项目的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标准要求。 6.3.4 生态保护措施

绿化措施

本工程主要通过原位植被补偿进行生态恢复和建设,在开发建设活动区域内实行空地绿化、立体种植和绿化,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重点为生产区、办公区和道路两侧,应以乔木绿化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

本工程绿化方案包括生产区、厂界、主要运输公路及与办公生活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区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面积约68750m2,绿化系数31.5%

6.4 特殊环境影响

经过初步勘测,本项目周围不存在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不涉及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7.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国民经济评价中各项效益及费用的计算,以财务评价的计算结果为依据,按照影子价格与现行价格的差别进行调整。投资部分先调整总投资,然后按与总投资相同的调整系数调整各年度投资。初步设计阶段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调整。年运行费亦作相同调整。

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发供电收益计算,应按照按质论价的原则,对不同时期和时段的电能,采用不同的计算电价进行计算。

本项目余热发电机组按年利用7000小时正算电价,上网售电价格为0.2344/kwh(含税),厂用电率为9.5%,各项经济指标见 7-1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7-1 主要财务经济效益指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名称

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 单位投资(万元) 工程动态总投资(万元) 单位投资(万元) 流动资金(万元) 铺底生产流动资金(万元) 电价(元/Mwh含税) 电价(元/Mwh不含税) 总投资收益率(%) 资本金净利润率(%)

融资前分析(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 净现值(万元) 投资回收期(年) 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净现值(万元) 投资回收期(年)

融资后分析(内部收益率%) 项目资本金 投资方

投资方内部收益率为

5%

12805 4268.3 13141 4380.3 188.09 56.43 234.4 200.51 11.02 33.78 15.25 6594.77 7.19 12.16 3407.00 8.36 14.80 12.29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7.1.1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是计算期内各年经济净效益流量累计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是反映建设项目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评价指标,其表达式为:



式中 B—— 济效益流入量;

C—— 济费用流出量;

(B-C)t—— t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

n—— 算期。

(7.1.1-1)

国民经济评价中求出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Is)时,即认为经济评价可行。

余热发电建设项目的社会折现率(Is)定为12%

计算得出,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5.25%,大于社会折现率(Is,表明投资项目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净贡献达到或者超过了国民经济要求的水平,认为投资项目在国民经济上可以被接受 7.1.2 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ENPV)是按社会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净效益流量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经济净现值率(ENPVR)是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其表达式为: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ENPVRENPV/Ip



式中Ip—— 民经济投资现值;

It—— t年的经济投资。

(7.1.2-1) (7.1.2-2) (7.1.2-3)

计算出的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净现值率应大于或等于零。 经计算得出经济净现值率(ENPVR)为0.5166>0。说明投资项目可以达到符合社会折现率要求的国民经济效益,认为该投资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7.1.3 还贷能力分析

余热发电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为7.19年,从财务评价角度分析和评价,该项目不仅环保节能,而且经济效益较好,运行是非常安全可靠的。

7.1.4 年运营成本费用

本项目余热发电运行经营成本,主要是人员工资和大修理费用,其次是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费用。余热发电的运营成本是很低的。工程的年运营成本见表7-2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7-2 正式投产后发电年运营成本费用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年工资及福利费用 年发电水费用 年发电材料费用 年大修理费用 脱硫材料 再生材料 年其他费用 保险费

(年经营成本费用)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427 112 126 304 380 15 252 12.21 2417.21

7.1.5 敏感性分析

根据本工程特点,对发电量、电价、总投资因素进行+10%敏感性分析,影响电价变化强度的敏感性因素依次为电价、发电量、总投资。详见表7.1-3敏感性分析汇总表。

7-3 敏感性分析汇总表

不确定因素 变化率(% 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变化率 基本方案 总投资 总投资 发电小时 发电小时 电价 电价

0 -10 10 -10 10 -10 10

12.27 14.02 10.78 10.16 14.09 9.48 14.73

0 14.26 -12.14 -17.2 14.83 -22.74 20.05

敏感度系数

0 -1.43 -1.21 1.72 1.48 2.27 2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从敏感性分析看,本项目建设是比较安全和可靠的,基本上不存在建设投资和运营风险。 7.1.6 经济风险分析

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发电厂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运行期间的售电来收回投资和降低运行成本,根据敏感性分析,影响电价变化强度的敏感性因素依次为电价、发电量、总投资。其中售电电价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

余热发电项目的另一个最大风险,是余热源的稳定性和余热量保证性,直接关系到余热发电的经营效果。而余热的稳定性又取决于焦炭市场和精煤的供应。

本项目为西山矿务局的下属企业,炼焦用煤的供应不成问题。 我国年产钢铁量约4亿吨,需要焦炭量平均每月22.4亿吨,焦炭市场比较好,目前不存在余热的供应问题。

由此看来,本项目经济风险较小,几乎不存在风险。

7.2 行业影响分析

炼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治理环境、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己列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议事日程。由于清洁型焦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焦炉煤气在焦炉内全部燃烧,排出的废气温度高,二氧化硫脱除在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但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则可实现。

本项目采用余热炉回收废气热量并带动汽轮机发电机发电,不仅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可使废气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可实现脱硫的目的,既节约能源,又改善环境,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的目的。

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炼焦过程带来的污染问题,对于焦化行业的发展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带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7.3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XX县属全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为焦煤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原煤生产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本项目在该地区进行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均能得到较好的体现。经省经贸委批准,该公司53万吨/年清洁型热回收机焦炉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并纳入了我省焦炭生产规划。而余热发电项目现已列入太原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本项目是XX县重点建设项目,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使项目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有所提高,同时每年将为国家和地方增加税收,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XX县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收更多的外来资金投入,具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8.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8.1.1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项目建成后,仅就本项目直接产生的经济效果计算,每年将使项目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有所提高,同时每年将为国家和地方增加税收,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8.1.2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职工全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并进行专业培训后上岗工作。这将为缓解当前XX县的就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项目建成后,在不新增能源的情况下,能够增加电能产量,避免由于新增生产产量而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环保目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缓和城乡矛盾、厂群矛盾、生态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8.1.3 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

本项目建成后,吸纳的职工均需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资格后才能上岗。为使职工能熟练操作现代设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企业将长期坚持对职工的业余培训,对他们从文化、技术、法制、法规等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水平、法制水平,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地方区域性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对安置社会待业人员就业、促进安定团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2 社会适应性分析

从总体经济效益分析来看,本项目的投产能使企业有效把握市场脉搏,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增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各群体收入。

从长远看,产业结构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收更多的外来资金投入,具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从国内的情况看,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可能遇到的社会风险,一般情况下,主要来自移民安置、环境污染、损害弱势群体利益、与当地宗教和民族习惯不相容等方面。

本建设项目上述几个方面的社会风险均不存在,简要分析如下: 一是本项目实施用地为企业原预留发电工程场地,不新征土地,不涉及移民安置问题。

二是依据同类型项目的检测结果和现在科学水平及技术手段,工程建成后的各项环保指标均能够优于国家标准。在建设过程中,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专门安排了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遵照环保标准要求,“三废”污染问题采取严格的治理措施。项目建成后,不但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相反还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

三是本项目的实施不会造成对弱势群体的伤害,不可能与弱势群体造成对立情绪,反而可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可为当地待业青年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四是项目所在地属汉族聚居地区,项目的建设内容不存在与当地民族习惯和宗教教义、习俗不相容的问题。因此,不会引起民族矛盾以及宗教习惯不相容方面的社会风险发生。




XX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1 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晋技产业发〔2002616号《山西省发

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山西焦煤集团煤气化公司焦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函〔2003133号《关于〈太XX煤焦公

53t/a清洁型捣固式热回收焦化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3 晋中市水务局并水保字〔2004127号《关于〈XX集团有限公

53t/a清洁型焦化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

4 XX县国土资源局《关于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用地范围压覆矿

产资源情况说明》

5 XX县供水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的用水协议。 6 XX县人民政府古政函〔200818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

XX集团有限公司焦化及发电项目建设用地的函》

7 太原供电分公司并供电发展字〔2007385号《关于XX集团有

限公司机组并网方案的请示》





北京国宏东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e8884f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