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建设与建议

2022-05-27 12:56: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保护区建设与建议》,欢迎阅读!
保护区,建议,建设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保护区建设与建议

摘要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万物皆受其影响。其中,感受最深的当数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类生物。污染物不仅能在个体水平上使生物发生生理、生化、遗传方面的异常反应或死亡,还可引起生物种群、群落结构的破坏,以至一定区域内生命的绝迹。面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物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减缓海洋生物物种的非正常消失,就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从本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展开了海上"圈地"运动,即设立(有的称为),为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不堪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物种,留下一片尽可能无异于它们祖先生息、繁衍的"乐土"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我国有,,,,,,和生态保护区。

关键词: 保护区 保护生态 背景:

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尔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一青岛保护区建设

(一)是搞好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驻青海洋科研部门先后编制了《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1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总体规划》《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域生态修复规划和海洋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为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科学、规范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针对保护区特点,成立了保护区相应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据保护区规划,开展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人员、物力、财力开展了保护区道路、房屋、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提高了保护区建设水平。

(三)是开展保护区执法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和联合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执法监察活动,依法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防范了保护区内违法行为的发生,为保护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目前,青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达公顷,海洋特别保护区面积公顷。全市先后建成胶南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岛市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胶州湾滨海湿地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多类型、多级别的海洋保护区体系基本建成,将对保护近海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和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二青岛大公岛保护区建设发展

保护区设核心区和。核心区设在大公岛南坡及南部海域,重点保护鸟类和海洋生物资源及栖息繁殖环境。其中,鸟类保护核心区为大公岛南坡,面积为公顷,海洋生物保护核心区为大公岛南部海域,面积为公顷。为核心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在该区域内,在不破坏其群落环境的情况下可进行有控制的增养殖生产实验、学实习、科学研究、参观考察、旅游观光、驯化及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等活动。

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经批准后,按照有关条例的规定和青岛市政府的要求,由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目前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正处级单位)正在审批过程中。保护区及相应管理部门的设立、管理职能的具体实施将对拯救大公岛及附近海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稀有生物资源,保护海岛的自然景观,充分发挥保护区生物物种及生态环境在青岛市教研、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促进青岛市国家及生态系统示范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三保护区意义:

1)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最大作用,为了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首先必须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好。使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在人工保护下,正常地生存、繁衍与协调发展;使各种有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和各种有益于人类的自然景观,在人工的保护下,保持本来面目。

2科学研究作用科学研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怎样才算是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所以,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灵魂,即是基础性工作,又是开拓性工作,是实现对自然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

(3)宣传教育作用。宣传与教育,是自然保护区所发挥的又一个重要作用。中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建在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山区,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照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保证;群众传统的生活习惯要受到尊重,但这些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要受到有关规定的约束和逐步调整。要处理好这一切,都需要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采取简明、生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逐步懂得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保护自然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把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4)培养繁育作用。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所见到的园林花卉和家畜、家禽都是由自然界野生物种中培养和驯化选育而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对某些珍稀动物或植物进行科学的培养和繁育,使之为人类提供新的更多的优质品种,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一项实验活动。

5)生态演替和环境监测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进行它的发展、延续和变化的。但在受到外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后,将会出现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所谓自然演替,就是生态系统如遭到雷电火烧、洪水冲击、暴风雪、干旱、病虫害等外界突发性因素影响后,使系统中某些生物群落毁灭或衰落而被另一些生物群落所替代的过程。人为演替,则是由于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严重索取自然资源的结果,使得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群落被强迫地替代掉。

3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生物多样性作用。自然保护区有使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在其面积范围内使之生存和繁衍并能自然平衡发展的功能。同时自然保护区内还含有多种地貌、土壤、气候、水系以及独特人文景观的单元。

四青岛保护区建设展望:

1)健全法规规划体系 加强海域综合管理立法规、定规划,为科学用好海

洋提供保障。为此,我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青岛市海洋渔业管理条例》等5部;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青岛市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规划》、《海洋重要资源勘探专项规划》以及《海砂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卤水开发与利用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为依法管好、科学用好海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构建海洋监测体系 强化海洋环保力度高水平监测能力,严格监控近岸海域环境。近年来,我市投资近千万元购置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建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扶持沿海区市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完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每年组织开展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环境趋势性监测、陆源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等多项监测,监测频率和点位处于全国之首。高标准建设了浮标系统、地波雷达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海洋预报中心、水深地形测量、移动监测车船等6大模块的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实现了对青岛近岸海域水文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准确预报。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赤潮针对性监测研究,建设了赤潮监测浮标,建立了赤潮监测预警系统和赤潮应急消除体系,编制发布了《青岛市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开展我市近岸海域赤潮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严把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审核关。按照海洋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对新建项目的污水排放实施严格控制,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上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先引进新能源建设项目。加强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强化海洋工程环评检查验收,加强涉海工程项目建设期、运行期的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促进岸线和海域资源高效集约配置,减轻和控制海洋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3)坚持“依法管海”提高海洋管控水平“依法管海”,严格行政执法。多年来,我市相继开展了“海盾”、“碧海”、“蓝箭”等专项执法行动,从严

4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查处违法违规围填海、破坏海洋自然保护区、无居民海岛等案件,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对我市重点海域集中开展了“青岛市整治非法采挖海砂海上联合执法行动”对查获的涉嫌违法采挖海砂船只按照部门职能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开展“护岛”专项执法行动,对30多个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稳妥推进前海一线综合整治,同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维护前海一线正常秩序。



文献1234



5

朱青晓.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1)

2)穆彪,杨立美,周明蓉. [J]. 福建林业科技200704)。 解永秋.[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09) 王世国,王素芬.[J]. 陕西林业科技. 2007(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ee884f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