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4.0

2022-04-23 08: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蔡元培4.0》,欢迎阅读!
蔡元培,4.0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一、蔡元培先生

1892年,28岁的蔡元培走进帝国科举的最高考场,殿试题目是论述西藏地理历史极其

现状,他没有拘泥于殿试的格式,用不符合馆阁体的书法写下了《殿试策论对》。敏锐的时局感、渊博的知识、奔放的思路让主考官折服,凭借这篇策论,蔡元培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他在翰林的高度得以看尽晚清的积弊。晚清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蛰伏着重重危机。戊戌变法后,蔡元培清醒地认识到维新、立宪都不足以救中国,只有资产阶级革命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

蔡元培的革命道路从一开始就显得旗帜鲜明,他与出生草莽的武夫和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不同,他的性格阴柔坚韧兼具,一方面他是铁血革命家,一方面是书生教育家,两种冲突的性格集中到他身上。蔡元培在革命队伍中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他主张以暴力推翻满清政府,一方面他积极走教育救国之道。早在辛亥革命之前,蔡元培历经游历,认识到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核心,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可以暂取得胜利,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才是立国之根本。他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没有停留在辛亥革命胜利的辉煌之中,另一场漫长的文化救国、教育救国之路在他脚下开始延伸,从担任教育总长开始,他就将自己的教育理想附诸实施。

作为政府公办的最高学府,北大的积弊深重,沉疴累累,暮气沉沉。许多学子心神被功名利禄所驱使,受到了心灵和形体的强烈奴役,北大成为一处十足的名利场。这让蔡元培深恶痛绝!他承受着现实的艰难,一步步改造北大,他深知中国的国情,同时很注重国学的推广和传播。他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美育教育在北大予以实践,为北大注入了脱胎换骨的活力。北大的历史使命是振兴中华,这种将读书推向救国的最高境界,在蔡元培个人魅力的感召下,北大聚心聚德,在一段时间内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北大在五四期间遍地盛开自由花朵。是他的爱国思想、自由思想已经植入人心,自由的根系已经潜入学生的肌理。蔡元培是一个成功者,一生以教育救国为志。他认为人的行为是要受规矩方圆约束的,但一定要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认为学生的本质是读书,只有读好书才可以报国。他有一句名言:“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即由此而来。

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把北大从“官僚养成所”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最高学府。他于五四后提出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无疑开创了北大“读书”与“救国”并重的传统。蔡元培因北大而使其教育家生涯倍显荣耀,北大因蔡元培而步入辉煌,确立其现代传统与校格——回顾百年校史,“救国”与“读书”一直是北大精神的两根主线。

二、西南联大学子

西南联大的学生是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还在1937年的长沙临时大学期间,南京沦陷消息传来,便掀起了一次从军高潮,当时即有300学子投笔从戎,效命抗日战场。


联大学生大规模从军是1942年和1944年。1942年,先是美军空军来华助战,在昆明、桂林等地设立基地,急需大批英语翻译人才。再,为适应盟军战场需要,史迪威、郑洞国两将军,要求国内征集大批会英语、懂机械的学生入伍,空运印度兰姆伽集训。

1944年,又有相当一批学生参加了中国远征军,或到援华美军中担任翻译。碑中所列名字,大都为这两次从军学生之名。从军者之中,就有联大梅贻琦校长的两位子女和一侄儿。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史》中,我们可以看到19441228日,西南联大从军同学在图书馆前的合影,1942年担任美军翻译的年轻的许渊冲,身在前线、端着冲锋枪戴着钢盔帽的联大学生叶根荫,《联大八百学子从军记》的书影„„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穆旦,就曾作为远征军中的一员,走过野人山,并写下了《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等不朽诗篇。联大学子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艰苦的奋斗和无畏牺牲。有研究资料表明,从19371945年的8年中,联大学生从军者至少要在2000人以上,这些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效命国家,他们或战死疆场、或流落异国他乡、或默默无闻地生存着、战斗着。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联大8年,不仅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科技、文化人才,还直接为抗战输送了大批重要的国防人才。联大不忘自己的学子,体现的是对国家、民族所担当的一种道义,更是出于对生命的一种敬畏。铁肩担道义,读书不忘救国。

三、北京高师学子

1919年,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当天,北京高师的队伍最先到达天安门广场,中国大学、北京工专、朝阳大学、北京农专、北京医专、北京法专等十几个学校的队伍,陆续开到。参加运动的人员(包括学生)数最多、最活跃的是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五月四日下午,游行队伍从天安门,路过中华门,绕经前门楼,往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前进。目的是要向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各使馆提出说贴,显示民意。但沿途受到民警的阻拦。到达东交民巷时,又被使馆区的卫队、巡捕阻挡,不准通行。这时候,北京高师队伍中忽然有人高呼:到赵家楼曹汝霖家去!马上得到学生一片赞同的反响。到达赵家楼2号时,曹汝霖住宅大门紧闭,有军警在防守,阻止学生打门。有人想爬墙,但围墙相当高,爬不进去。这时,北京高师的匡互生,进入曹宅点起了火,烧了曹家东院的几间房子。北京高师学生杨明轩,在痛打章宗祥时,看到日本人中江丑吉拼死护住章宗祥,忍无可忍,上前扯开中江丑吉,并且和他扭打在一起,两人在地上滚来滚去,这时军警赶到,将杨明轩逮捕了。而匡互生、周予同几个人看到军警赶来,连忙逃走,辗转了好几条胡同,才算把军警甩掉,得以脱险。

警察共逮捕学生运动32人。被捕的三十二名学生中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八名:向大光、陈宏勋、薛荣周、赵允测、杨荃骏、唐国英、王德润、初铭音。

北京高师学生8人,被誉为高师八勇士在五四运动这一壮举中,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是先锋和主力,其中匡互生先生的作用不可低估,他们在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使北京高师成为五四运动策源地之一。让我们看到在民族、国家陷入危难之际,平日里在象牙塔中读书求学的莘莘学子毅然选择了读书救国的道路。他们以坚强不屈的灵魂、高尚的道德、果敢的行为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理学2011 王冠宇 学号:2011111410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fac7609b6648d7c1c746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