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题】《国语 邵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2024-04-09 02:3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师讲题】《国语 邵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良夫,国语,讲题,节选,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玻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者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①。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彘之乱,宣王②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

(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

材料二:

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③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荣公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④,王流于彘。

(选自《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有删改)

【注】①兴:体现。②宣王:厉王之子。③卑:衰微。④享:献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停顿处序号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川壅而溃①伤②人必多③民亦如之④是⑤故为川者决之⑥使导⑦为民者宣之使言 A. ②③④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⑦ D. ①③⑤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谤,文中指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与《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的“谤”意义不同。

B. 列士,文中指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有时亦作“烈士”此处与《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意义不同。

C. 庶人,文中泛指平民百姓,如《荀子·王制》“君子,舟也;庶人,水也”中的“庶人”就是这个意思;材料二中的“匹夫”也含有平民百姓的意思。

D. 谏,文中指臣子用言语规劝君主改正错误,一般指直言规劝,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其实,“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

12.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引出邵公苦谏的缘由。

B. 为了谏厉王弭谤,邵公给为政者展现了一幅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景象。从公卿列士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而后经天子斟酌,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C. 文章结尾部分“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愤怒、反抗、暴动,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

D. 本文以记事为重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前后都是比喻。深刻的历史教训,昭示古往今来的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4. 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王流于彘”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哪些道理或启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0. C 11. D 12. D

13. 1)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2)我听后神情忧伤,整理了下衣服端正坐好,问朋友说:“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

14.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②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③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

名师讲题: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之畅流,管理百姓的人要引导人民让他们说话。

“川壅而溃”中,“壅”和“溃”共同作“川”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①处;

“民亦如之”中,“民”是主语,“如”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③⑤处;

“川者决之使导”与“为民者宣之使言”结构一致,⑦处断开; “伤人”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即②处;“是故”是固定结构,“所以”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即⑤处;

排除有②⑤的选项。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诽谤。句意: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

B.正确。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指志向远大的英雄。句意:要让公卿、大夫、官吏奉献讽谏诗歌。/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雄心也不会消沉。

C.正确。句意:平民托人将意见带给天子。/百姓独占财利。 D.错误。“一般指直言规劝”错,两句中的“讽”是“委婉规劝”的意思。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以记事为重点”错,应为以“记言”为重点。可以结合文章出处《国语》思考。也可以结合本选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部分,进行推断。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胡”,怎么;“壅”,堵塞;“几何”,多久。 2“愀然”,神情忧伤的样子;“正”,端正;“危”,端正;“何为”,为什么。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一“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可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塞言路;“三年乃流王于彘”三年后国人便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可见,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

②结合材料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知,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06bd93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