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2023-04-14 18:0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师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五)》,欢迎阅读!
文言文,练习,答案,高考,阅读

《师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14.在文中韩愈有关“师道”的思想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B 11B 12C

13.(1)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3)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4.①人不能没有老师,人人都要向别人学习;②人无论贵贱长幼,有道都可以为师;③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④人们可以从多方面地向别人学习。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说“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也”表句中停顿,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说“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先后生于吾”是说“比我出生早还是晚”,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错误,师襄是乐师,并且古代习惯在人的名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C.“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错误,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是为了阐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并没有阐明教师的作用。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圣益圣”,圣人更加圣明,第一个“圣”指圣人,形容词做名词;“愚益愚”,愚蠢的人更加愚蠢,第一个“愚”,愚蠢的人,形容词做名词;“为”,成为;“其”,大概。

第二句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都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黄泉”,地下水;“用”,因为;“一”,专一。

第三句中,“否”,没被照到;“驳色”,颜色错杂;“偻”,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4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知,人不能没有老师,人人都要向别人学习;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知,人无论贵贱长幼,有道都可以为师;从“弟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0e3016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