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课稿【范本模板】

2022-09-06 21:0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评课稿【范本模板】》,欢迎阅读!
范本,模板,历史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一目标是不是在复习课中都不能设计和实现呢? 二、教学内容

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复习课中联系了“日本两次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及启示”和“日俄改革的相同点”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就比较好地使学生意识到“以史为鉴”,而这正是一般历史课都要努力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如何更优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这也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精髓所在。 三、教学过程 亮点: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


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两位老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力。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6“你做史学家”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归纳概括性问题:“17-19世纪大西洋沿岸的重大革命?”、“针对日本的崛起你有什么启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些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氛热闹而不失和谐。 值得商榷之处:

课堂中设计了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教师里巡视,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四、教法学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值得商榷之处:在课堂上,教师怎么样才能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规范课堂自主互助复习模式,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目标达成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能自主的选择复习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最终整体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学习了两位老师的课之后,我认为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2ec921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