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地球日”_地球日

2022-06-09 02: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感于“地球日”_地球日》,欢迎阅读!
地球日,有感,于“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是,地球虽大,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海洋虽阔,也不是无边无际,资源

有感于“地球日”_地球日

22日是地球日,虽然已过去多个月,但我始终琢磨,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一切生命都不行能存在,这点,信任是人类的共识。地球资源十分丰富,千万年来,它给予人类太多太多,让人类生息繁衍,世代延绵。然而,人类却不懂得爱惜地球、珍惜地球、敬重地球。这种现象随着时代的进展,愈演愈烈,时至今日,对地球的巧取豪夺远远超过关心和爱护。

我是一个水产工,又是“珠三角〞人,上世纪六七十年月曾在当时全国有名的淡水渔业主产区顺德和海洋渔业主产区阳江工作多年。一个甲子以来,无论内陆还是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变,让我感受良多。回想童年的家乡,但见头上蓝天白云、明星朗月,地上桑基鱼塘,阡陌连片,河清海晏。那时,空气是清爽的,河水是清亮的,泥土带着芳香,鱼儿活蹦乱跳,既见不到什么农药,也不知道什么叫污染。到了60年月,我已大学毕业,安排到阳江。那时海洋渔业兴盛发达,广东省四大鱼汛:万山春汛、清栏夏汛(当年海南仍属广东)、汕尾秋汛、海门冬汛。每个汛期,海产品源源不绝运往全国各地以及出口创汇。那时渔业资源仍相当富裕。



更不行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至今日,请看:珠三角鱼塘生态系统在经济开发的大潮中被蚕食,从前河涌已成“死水〞,再也难见小鱼小虾,池塘人工养殖的鱼类再也没有过去的鲜美味道。家乡秀丽的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已渐渐被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厂房、别墅群、高尔夫球场、水泥公路所替代。无可否认,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其背后已付出多大的代价?再看看海洋渔业,由于几十年狂拖滥捕而又没有重视爱护以致资源锐减。往的四大汛期已成历史,许多珍贵品种绝迹。如今尽管每年休渔两个月,也无法限制两个月后继续的狂拖滥捕,我敢说如不从马力、网具、船只数量等严格操纵捕捞强度,并实施资源增殖等从根本上爱护渔业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强有力措施,即使休渔再多两个月,也无济于事。还有,广东沿海的红树林,是一种特殊适应咸水生长的灌木类的海滩森林,过去一望无际,对减轻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有重大作用,由于各种各样缘由,现今被砍伐得破裂支离。由于红树林生态遭到破坏,极具科研价值、有鱼类活化石之称的文昌鱼也随之绝迹。

现实已让我们感觉到,水产生物物种的急剧削减,已威逼着整个渔业

1 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态,也威逼着人类自己。虽然我的学问有限,但从水产可以联想到其他



生物物种,也一样逃脱不了逐年消逝的命运。白蚁被人类认为肯定是敌害, 但对大自然来讲,它可是森林中处理森林病树的自然清道夫,其他生物代替不了,同时又是其他生物(如一些鸟兽)的一环食物链。雄性不育野生稻对人类毫无好处,但袁隆平先生1970年在海南岛发觉这种野生稻,实现了水稻杂交历史性突破,为人类作出卓越奉献。由此可见,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价值,每一种生物都在维持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就是生态规律。任何片面的、短视的行为,都不符合生态规律,可惜我们人类对地球、对大自然规律的了解还是很有限。

总而言之,过去的让他过去,失去的也不会复来,但要记住历史的教训,我们再也不能对大自然巧取豪夺。在珍惜地球、爱惜地球、敬重大自然的前提下,人类才能依靠科学来进一步认识世界,在揭示自然规律过程中,找出既能爱护地球、爱护生态环境,又能造福人类的生存方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这也是人类唯一选择,才无愧于我们特定“地球日〞的初衷和目标。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4d1520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