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下的我国贫富差距分析

2023-03-19 14:2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下的我国贫富差距分析》,欢迎阅读!
贫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差距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下的我国贫富差距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gdp和人均收入都出现了超常增长。而与此同时,我国贫富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4年,我国贫富差距是逐渐上升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短暂的下降后,又开始逐渐上升[1]p17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不能不说是对我们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背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成因,进一步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认识,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 改革前夕及改革初期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总体上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也在0.210.24之间[1]p1这种高度平均化的分配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关联,如生产资料的单一公有制形式、以社会公平为基本政策目标以及在平均主义观念制约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都强化了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逐年扩大,2000年达到0.417,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此后一路上扬,2003年全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82008年达到0.466[2]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我国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0.212上涨到0.378,上涨了近17个百分点,城市内部的基尼系数从0.160上涨到0.338,上涨了18个百分点,城市内部基尼系数的涨幅高于农村1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改革三十多年来,我国基尼系数从0.331上涨到0.446,上涨了近12个百分点,并在2000年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更是在高位徘徊,应当引起重视。 以家庭收入作为主要参照依据,按照从最穷的10%到最富有的10%的顺序排列的十等分组的收入分布状况,如图2所示: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每组人群的收入都实现了很明显的增长,但是,低收入人群的上升幅度要低于高收入人群的上升幅度。比如,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了406元,上涨了46%(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价)。这已是很大幅度提高了,但是,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其上升幅度都低于其他更高收入的人群。其中,最高收入人群组的收入增加了16000元,上涨了94%(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价)[1]p23可见,最高收入人群组的收入比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了15594元,上涨幅度也比最低收入人群高出48个百分点,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探讨

导致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又有政府行为方面的因素;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仍处于不平等状态

贫富差距源于收入分配不公,而收入分配不公又源于初次分配。对初次分配影响最大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对此,马克思也曾做过形象描述: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交换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同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3]p199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决定本质上正如马克思先前所


描述的一样,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劳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动愈发不利于劳动者。 2.所有制关系的调整与变动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态,以及在人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种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4]p586可见,分配的性质归根结底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质就是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我国传统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由以前的相对平等状态变成现在的完全不平等状态,众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掌握着越来越多的土地、产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而广大普通劳动者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公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在这种境遇下,为了利润最大化,一些私营企业主总是把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不能再压低的水平;而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了。许多国有企业带有垄断性质,一些企业领导层凭借自身行业优势,通过股权激励和奖金,在使自己获得高额收入的同时,也潜在地抬高了本行业职工的福利收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高收入利益群体,拉大了不同行业职工个人收入的差距,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5934d6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