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语言别吵,小宝宝睡了

2022-11-19 00:1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教案 语言别吵,小宝宝睡了》,欢迎阅读!
小班,小宝宝,教案,语言



小班教案 音乐《别吵,小宝宝睡了》

教材分析:

《别吵,小宝宝睡了》是一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摇篮曲又叫催眠曲,最初是母亲在婴孩睡觉前哼唱的歌曲,其目的是为了让婴孩快速、安静入睡的歌曲,内容上总是带有母亲对孩子的美好愿望,后来发展为一种单独的音乐体裁: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

《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别吵,小宝宝睡了》是一首4/4拍的摇篮曲,音乐旋律轻柔甜美、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徐缓、摇荡、优美,歌词简单、词语亲切。本次活动由情境游戏引入主题活动,以教师亲切、轻柔、甜美的示范,让幼儿感受、欣赏摇篮曲的特点。然后,教师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安宁的氛围中体验歌曲旋律缓慢流畅安静。最后,让幼儿用肢体充分欣赏、感知、体验摇篮曲,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音乐素养。 学情分析:

3-4岁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他们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反应和感受,但不能完全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音乐理解能力是随着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音乐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步有所发展的。小班的孩子对音乐十分的喜欢,听到音乐就会随音乐自然地晃动身体。此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的音乐欣赏活动,没有音乐欣赏的前期经验,但感受过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所以用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得挑战。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让幼儿初步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习惯,感受歌曲旋律缓慢流畅安静。

2.学唱歌曲,模仿大人哄宝宝睡觉的动作,体验妈妈爱宝宝的情感。 活动重点: 初步感受歌曲缓慢流畅安静的性质。 活动难点: 用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都有被妈妈哄睡觉的经验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小娃娃一个,音乐《别吵,小宝宝睡了》 教具——音乐《别吵,小宝宝睡了》 学具——幼儿每人小娃娃一个.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 .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

师: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布娃娃要睡觉了。月亮婆婆和星星都出来唱歌了,他们的歌声让布娃娃睡的多香啊!(教师怀里抱着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追问:宝宝们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呢?

小结:原来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唱歌,给你们讲故事,给你们听音乐,让你们睡得香香的。

二、欣赏歌曲,感知歌曲内容和性质。

1.师:老师今天也有个办法,可以让宝宝安静地睡觉,你们听。教师一边示范演唱歌曲一边有感情的随着音乐做着哄布娃娃睡觉的动作然后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歌曲里面唱了什么?

2.师: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宝宝听到这首歌就很快的,安静的睡着了。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别吵,小宝宝睡了》。我们再来一起听听吧。




追问:这首曲子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宝宝听了这首曲子就会睡着呢?这首歌曲听起来给你什么感觉呢?这首曲子很热闹还是很安静?

总结:原来这是一首安静的,优美的,能哄宝宝睡觉的歌曲,宝宝听了这首歌,睡得香香的。我们也来听听是不是这样。

三、边唱歌边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1.师幼共同模仿妈妈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今天,宝宝们也带来了家里的小娃娃,小娃娃玩的有点累了,我们一起来哄她睡觉吧。

教师将歌曲再播放一遍,请幼儿按音乐节奏和教师一同做摇布娃娃睡觉的动作,让幼儿轻声哼唱。

2.根据歌曲轻柔优美的性质,提出要求再次边唱边做动作

师:你们的小宝宝睡着了吗?有的宝宝睡着了,有的宝宝没睡着,因为我们唱歌太响了,我们再轻轻的柔柔的唱一遍,再哄一哄,宝宝就会睡着了! 3.送娃娃回家,结束活动

师:嘘,小娃娃们都睡着了,让我们轻轻抱着娃娃送她回家吧!

延伸活动: 娃娃家可多提供娃娃,为幼儿创设运用《别吵,小宝宝睡了》音乐娃娃睡觉的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d124df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