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简介

2022-07-10 16: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简介》,欢迎阅读!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民间老百姓给自己朋友死后加个封号就叫私谥,靖节表示不是官府的行为,是朋友给他的封号),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百世田园之王,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一、个人经历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读读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他的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个时期,或学仕或隐居时期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41岁时弃官归田,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第三个时期,41-63岁隐居躬耕时期。41岁辞彭泽令以后再没做官,死63岁。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朴实自然,

1 / 3




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

二、作品简介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渊明的作品大致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和散文辞赋。其中田园诗成就最大。

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代表作品《饮酒》,共二十首。

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代表作品《归园田居》五首,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

2 / 3




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ea57d6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