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

2022-07-29 07: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小儿,笔记,读书

读书笔记——《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医家钱乙所著,他对医学各科皆通,尤精儿科,“儿科圣手”之称。《小儿药证直诀》对我国儿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记述了很多儿科常见病及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症,都是最早见于医书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之欧洲最早的儿科著作要早出 300年。是中医儿科工作者必读之书。

《小儿药证直诀》以五脏辨证为纲,将五脏辨证广泛的应用于儿科,对小儿病的诊断、生理、病理特点及儿科病的辨证施治,用药特点,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他认为,小儿与成人相比,在生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在《颅囟经》 “小儿纯阳”学说的启发下,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理论。这是钱氏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和概括,也是他临证的指导思想。钱氏认为“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误也。 ”因此,在处方用药时,力主要恰到好处,不可有些许的疏忽大意。否则,毫厘之失,将会造成千里之谬。钱氏根据前人脏腑辨证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小儿科领域的五脏辨证方法,把小儿内脏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又注意到内脏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把这一理论,最早地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所谓“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是钱氏根据《内经》五脏五行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他认为五脏属性及功能不同,若被外邪侵袭,发生病变亦不相同,病状也有区别。并详细开列了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实的主要证候及治疗原则。钱氏治小儿病,一概以五脏为纲。钱氏虽然强调五脏分证,但并不割裂五脏间的联系。相反,却很重视五脏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作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辩证观。

钱氏在儿科学上的另一贡献是,他创造性地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应用于儿科临床,婴幼儿说话多不方便,望诊在临床上就显得特别重要。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小儿的全身状况,皮肤,指甲,大、小便,特别是头面各部位的气色变化,作了详细的论述和描绘。对儿科四大顽症麻疹、痘疹、惊风、疳积病证,都有可贵的记述,并已初步对小儿麻疹、水痘、天花、猩红热等病的鉴别诊断作了描述。还把小儿惊厥和癫痫作了区分。此外,在当时条件下,他已能区分

1


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黄疸,其中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传染性肝炎、肠寄生虫病的发黄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病证。

钱氏还善于根据五脏分证,考虑到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阴气未盛,阳气柔弱,过用香窜,不仅耗阴,而且损伤阳气。”他在柔润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以柔润立法,拟订了补泻五脏的很多方药。如泻青丸以泻肝实;地黄丸以补肾虚;泻心汤以泻心实重证;导赤散以泻心实轻证;安神丸以补心虚;泻黄散以泻脾实;益黄散以补脾气;泻白散以泻肺实壅塞;阿胶散以补肺气不足。现仍在临床中广为使用。

此外,钱氏善于根据临证需要化裁古方,他将《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 化裁制成“六味地黄丸” 给后世养阴学派以很大启发,开辟了补阴派的先河。钱氏的六味地黄丸,已为近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对患儿的内分泌,代谢系统和发育不良,以至成人的某些疾病都确有良效,备受医界推崇。

综上所述,《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儿科权威性的文献资料,但对后世的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儿科,对其学术经验进行总结,有现实意义,对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也多有益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f069facc22bcd126ff0c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