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研究

2023-02-06 16:2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研究》,欢迎阅读!
焦虑,家长,研究,问题,教育



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教育思潮的涌现,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关注问题家长,关注问题儿童成为时下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就从问题家长类型中焦虑型家长这一案例出发,分析家长焦虑的原因,教育焦虑型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疏导策略。



标签:教育焦虑;家长;对策

众所周知,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问题家长、问题儿童的呼声不断,也越来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媒体都做过关于问题家长和儿童的报道。问题家长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溺爱型、放养型、暴躁型、婆婆妈妈型、重组或离异家庭型、焦虑性等。当下中国,教育焦虑几乎已成为未成年学生乃至婴幼儿的众多家长面临着的一个共性问题。家长的焦虑是对教育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是家长对教育活动和孩子成长及其过程的认识问题。

二、教育焦虑的案例

以这学期刚刚接触到的一位家长A为例。开学没过几天,家长A的孩子交上来的作业明显是代笔。A解释说孩子天天抵触写作业,只要动笔写作业就哭鼻子。自己每天下班很晚,没时间陪他。作业完不成,第二天就会被老师批评。焦急之下,只好替孩子写作业了。这是一例典型的焦虑性问题家长。家长A本来在上海工作,丈夫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但迫于孩子入学压力,来到杭州,几经周折,孩子的入学问题终于落实下来。但丈夫的工作、人脉也因搬家而中断,夫妻二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重新打拼,再加上丈夫经常出差,工作的压力,孩子入学带来的压力接踵而至。A变得越来越焦虑。每天下班很晚回家,做家务之余又要辅导孩子作业。孩子基础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抵触做作业。每当这时,A非常焦躁,眼前没有奔头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长大的孩子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十分糟糕。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入学的心态没有做好引领,对自己成为学生家长这一角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显然,这种心态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三、家长焦虑的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而言,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然,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家长焦虑的原因并不复杂,它主要来自于家长某种持续的心理矛盾,众多家长的焦虑混杂在一起形成集体焦虑症。然而,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看,家长焦虑的根源既有家长自身心理素质、价值观和性格特征的因素,也有外部社会环境的成分,其中教育系统、学校、家庭、社会所形成的大环境影响尤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高期待与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随着近些年教育事业的进步,孩子们已经享受着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然而,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有更高




的期待,因而把起跑线看得过重,这道起跑线已经绵延到幼儿教育乃至胎教阶段。一方面心疼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一方面又为了追求好成绩而不断地给孩子加压,这种矛盾毫无疑问会催生教育焦虑症。而且,这种焦虑往往并不因孩子成绩的好坏而改变。



2家长的攀比心理与激烈的社会竞争之间的矛盾。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结构具有无标度特征,即顶尖的人才总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普通的人才。然而,众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顶尖人才,能够做人上人,成龙成凤。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由孩子之间的竞争传递到父母。由此可见,教育焦虑固然有其社会根源,但是更主要的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误区。

四、如何帮助家长减缓焦虑

1.沟通——调整心态

每一位父母为了生活、为了孩子都会牺牲很多,但这些都是身为父母要走的必经之路。家长的角色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所以父母应该摆正心态,营造积极向上的幸福的家庭氛围。大家都知道,很多父母的心里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都是在别人家的孩子影响下一步步长大的。但做父母的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每一个孩子心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家长呢?彼此心中都有了别人,何谈幸福家庭?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平等的朋友,努力为孩子做出表率。就像马卡连柯说的,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家长怎样穿衣、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他人、怎样表示欢愉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劲敌——所有这些对儿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方法——指引方向

新理念的家长看到孩子有问题,应该着力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做孩子航行道路上的灯塔。案例中孩子不想写作业,家长应该查明原因是什么呢?学过的课文他都不能完整地读下来,每天学12个字,他至少有10个都是不认识的,新的没学会,老的又忘记了。做起题目来,完全读不懂,他怎么做?而家长A每天辅导孩子,跟时间赛跑。只知道孩子什么都不会,却没有深入思考哪些不会?怎么样才能会。



趁着假期,我让A买了两套生字卡片和几本带拼音的简单绘本。因为孩子最大的障碍就是识字、阅读量太少。所以强化识字,增强识字量就是克服焦虑的第一步。家长的焦虑警报解除了,孩子学习上的焦虑也就迎刃而解。假期结束,A开心地告诉我,她是让孩子看书认字,字卡认字,出去玩认字,吃饭也认字。字卡上没有的,自己回来跟孩子一起做生字卡。她还买了几本汉字故事的书,孩子一起学习。一个假期下来,孩子的识字量果然突飞猛进,每天也能够坚持自主阅读了。第二步主攻朗读。她每天坚持让孩子有声朗读,只要有空就让孩子读,有时候读得疙疙瘩瘩,有时候别字连篇。她也不打消孩子朗读的愿望,有时候还把自己觉得特别好的朗读录音发给老师听。最近几天正考虑给孩子开通荔枝博客。我在孩子的家校联系册上这样留言:今天,孩子在课堂上朗读,表现得非常




自信。



3.结对——“榜样效应





从以上家长填写的一张班级调查表中可以看出,45.2%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困惑。没有教育方法。面对孩子入学的压力,产生了负面心态。所以,很多学校定期开展家长教育讲座,赠送家庭教育资料,为家长传经送宝。这些很大程度上都能帮助家长尽快适应子女求学的生活。但是只有案例和理论,远达不到家长的心理诉求。也就是说,家长们更需要接地气的专家指导。于是,我在班级推行了家长结对,共谋家庭教育之路。选班级里一些有好的想法和经验的家长作为榜样。充分利用榜样效应影响和激励那些需要引领和指导的家长,帮助问题家长走出迷津。就像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假日小队,结对家长也成立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共同探讨学习中和教育子女当中的问题。在小队家长们的影响下,A不仅学到了很多教育子女的方法,平复了焦虑的心态,而且变得越来越有耐心。教师是帮助孩子开通关卡大门的人。相信只要你足够用心,没有打不开的大门,冲不过去的关卡。

参考文献:

[1]单家银,胡亚飞,康 .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6.



[2]陈华仔,肖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5e4320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