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3-03-24 13:2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工作总结,政治,教学,社会,经济



: 合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程:经济政治与社会

任课年级、班:14级电子141-142班、汽修141-143班、营销141 组:模电组 : 庞远敬

期:2015年秋期

2015年秋期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我对本学期担任《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1.备课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备课和组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备好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前提。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际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认为值得重视:第一、


教材,教师要熟练和钻研本门学科的教材,对我们新教师更要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所教的学科教材全部熟读一遍,因为科学知识都是有连贯性,系统性的,教材和教科书的编排也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如果不知道后面讲授的内容,就很难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也是把每节课讲深刻;第二、备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备课中必须进行了解学生的工作,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需要、思想 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中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工作。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第三、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第四、备难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那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选一些这方面的题目,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并布置下有关这方面的作业。 2.课堂教学

万事开头难在教学活动中,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整堂活动的成败。精彩的导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把他吸引到活动中来。刚来时自己也是把握不好此环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现在的我能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导入活动,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对中职生要十分讲究自己的讲授技能,只有讲好才能吸引住学生。经过一学期努力自己能真正做到把握教学目标,讲授条理清晰,讲授内容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而且在语言和体态语的运用上也能灵活自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课堂提问技能明显提高。现在问题的设置不仅仅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更多的是考虑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问题是否有开发性。课堂不属于老师,他是学生们的展示舞台。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所以每堂课我都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 3.课后记

课后记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能帮助教师们及时总结经验,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从而来制定下一环节的学习计划。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62c3c4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