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2023-04-20 08:3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反思,教学

教学文档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次丢了羊,邻居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懊悔没有听邻居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小结: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亡羊补牢)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很快地就明确了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学生明确目标的根底上,在引导学生深刻地去理解课文。我通过提问;养羊人在放羊时发觉了什么?羊为什么少了呢?丢了羊后,邻居劝养羊人做什么?养羊人是怎么说呢?又是怎么做的?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出答案。我在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很简单理解故事的脉络。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养羊人懊悔心理的时候,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拟,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适宜。这一训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认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比照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


教学文档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品悟。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援助。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次他是满不在乎,邻居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懊悔,觉得应该按照邻居说的去做,并马上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有表情地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默读理解故事内容;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句;最后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到达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然后,充分利用插图,将四幅图放在一起,指导学生看图复述故事。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含着的意思,从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大家的学习兴趣十分浓,A的学生复述故事,B层的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C层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的最后,学生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后,我提出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整个故事。而此时当学生说出亡羊补牢〞一词时,不仅亡〞和牢〞的意思学生易于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也理解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在让学生说说身边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让学生在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说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故事,指导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63de16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